1875年,德国曾经有机会彻底击败法国。</p>
法国虽然输掉了普法战争,但是凭借着庞大的海外殖民地,法国在普法战争后,实力快速恢复,这引发德国的担心。</p>
德国担心遭到法国的报复,希望继续发动战争,彻底消除法国的威胁。</p>
但是在那之前,德国要试探英国,以及俄罗斯的态度。</p>
1875年2月,德国代表团访问俄罗斯,试探俄罗斯对法国战争的态度。</p>
此时的俄罗斯因为德国通过三次战争彻底统一,提高了对德国的警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因此坚决反对德国进攻法国,德国错过了战胜宿敌的最佳时机。</p>
这也是德国在柏林会议中针对俄罗斯的诱因。</p>
1879年10月,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盟约,双方约定:两国中任何一国一旦遭受俄国进攻,对方有义务“竭尽本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给予军事援助。</p>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盟约跟第二次三皇同盟并不冲突,在第二次三皇同盟到期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盟约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两国分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灭亡。</p>
俾斯麦很清楚,俄罗斯重回第二次三皇同盟是权宜之计。</p>
所以俾斯麦抓住俄罗斯国内政局动荡,无暇关注巴尔干这个短暂的空窗期,加快对巴尔干国家的拉拢速度。</p>
1815年出生的俾斯麦已经67岁,比米柳京大一岁,这是个精力旺盛的铁血强人,拥有德皇威廉一世的绝对信任,1862年,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德国下院的首次演讲中坚定的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