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3章:人贱欠收拾(2 / 2)

一些外出、学来学识的人如果说族老和三长所行之事违法,他们非但不领情、不听,反而视之为异类,加以排斥。甚至在族老和三长的怂恿下,将其弄死。</p>

对此,卫铉没有将责任一味归咎于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其归根结底,还是当今世上的技术太过落后,而作为文字、文化、知识载体的书本太过昂贵,价格高得令一些郡县官员都承担不起,更何况是普通人?</p>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朝廷不用世家大族培养出来的人才,又能用谁?</p>

想到这里,卫铉当“校长”的念头更加强烈了,他目光看向又来观看训练的厍狄干,问道:“厍狄县令,本县可有无所养的孩童?”</p>

古代由于贫穷、战乱、自然灾害、封建迷信等等原因,人们主动或被动“弃养孩子”的行为很多,这也导致孤儿不在少数。但婴儿存亡关乎到人口增减和王朝兴衰,因此从先秦时期开始,历朝历代都要求地主官府为孤儿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称之为“恤孤”。</p>

春秋时期,齐国设有“掌孤”官,专门负责为孤儿寻找领养人,并监督这些孤儿被领养后的生活水平。而作为报酬,领养孤儿的人家可以按照领养人数不同程度免除劳役。</p>

故《管子·入国》有云:“所谓恤孤者,凡国、都皆有掌孤,士人死,子孤幼,无父母所养,不能自生者,属之其乡党、知识、故人。养一孤者一子无征,养二孤者二子无征,养三孤者尽家无征。掌孤数行问之,必知其食饮饥寒身之膌胜而哀怜之。”</p>

东汉汉章帝刘炟颁发政令:“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此一举动,便是给包括孤儿在内弱势群体发放粮食。</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