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1章:苟且偷生(1 / 2)

 卫铉是个实干派,不是那种说得激动、最后却一动不动的人,与尔朱英娥敲定合作,便和薛怀恩、石忠带上几斤黄金去王氏坞堡拜访王延昭。</p>

薛怀恩乘坞堡庄丁前去通知王延昭之时,低声向卫铉说道:“家主,对方根深蒂固,朝堂更有要员无数,我们一旦走上此步,就无法回头了;要不要再好生考虑下?”</p>

事到临头,昨晚出主意最多的薛怀恩反而有些犹豫了;倒不是他胆小怕事,而是人一旦上了年纪,其顾虑比年轻人多得多。实际上,这也是很多谋士都有通病,谋士主意很多很好,可是关键时刻,反而患得患失起来,这个时候还要看“主帅”有没有明辨对错的能力、有没有行事的魄力。</p>

“不考虑了。”卫铉望着高大的大门,说道:“这些方地大族划地为王,挟地挟民挟物自重。如果他们仅仅只是在物资上为难人,便多花些钱购买物资,我也认了。可是他们不允许我们定居、不允许我们安生。今天要是忍了,他们明天就像对待牲口一样将我们驱逐、宰杀。”</p>

卫铉以为王延昭那句“让我王氏大开方便之门”是客套话,还不知王氏高层已经对自己网开一面。但是就算知道了,卫铉也知双方必有冲突。只因王氏向来视并州为自家地盘,绝对不许任何一人跑来划分既得利益;卫家一旦冒出崛起的苗头,王氏必然往死里打。</p>

既然那一天早晚要来,难以避免。自然要乘对方不屑一顾之时,早做一些谋划。拖下去的话,受全的压制越重、腾挪空间越少。</p>

相对于北方,其实南部更适合卫家繁衍生息,因为卫家与当地名门家族多少还有一些瓜葛,而作为当地第一族的薛氏在卫璪被刘聪灭族之后,一直帮助卫家打理祖坟、祖地;当卫玠后裔回归,很是干脆的把上清观所在的祖地尽数归还。及至上清观被迫解散,薛氏再次帮忙代管,说是只要卫铉回去,便如数归还。</p>

薛氏讲究、仗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那块地没有多少价值,家大业大的薛氏犯不着为那点东西坏了积累无数代的大好名声。只要卫铉没有提及失去无数代的沃土,而是像北上先祖那般以祖地为基,重新打拼,生存和发展环境肯定比北方好。</p>

也正是因为还有这一条退路,所以卫家重获新生之后,饱受王氏威胁的长者不安之下,更加怀念那片贫瘠却心安的故土。</p>

卫铉理解长者怀念故土;但是他现在既不想也不敢回去:一旦回去,不仅会错失靠近尔朱荣这个未来当权者的良机,还有可能闯上史上的河阴之变。</p>

河阴之变就发生在老家南方不远处,卫铉虽然并不清楚那场大事件的过程,但是大风暴前后,连皇帝和胡太后都死了,其惨烈程度、波及之广,绝非史书上所载那寥寥几笔。</p>

出于安全计,还是先在北方苟且偷生、狗苟蝇营为好。</p>

薛怀恩见到作为主心骨的卫铉主意已决,一颗心也坚定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