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踏春山平地闻惊雷 两番劝情人起罅隙(上)(2 / 2)

梅林中已然渐渐绽出新绿,与那尚未落尽的红白梅花交辉相映,别有韵致。</p>

山间处处开了些不知名的野花,细草绵延,新木吐翠,暖风醉人。</p>

柳默轻握清漪手,牵了她缓步在新生的绵绵青草之上,只闻得风过处阵阵草木清香,偶尔闻得一阵不知什么花儿的幽香,林木深处自有些鸟雀自在啼鸣。</p>

清漪静静走在他身边,此时,亦醉在这微微山风之中。</p>

柳默看她眉梢眼角皆透着丝丝喜悦,与初见她时层层忧思之貌已然判若两人,不觉紧了紧握住清漪的手。</p>

两人便在这山间默默走着,似乎并不需要任何言语,只同享着这一山春色。</p>

忽然眼前飞过一只幽蓝蝴蝶,深蓝翅膀上却有两道艳红之色,格外醒目,又比平常蝴蝶大了好些。</p>

“这样蝴蝶倒甚是少见。”柳默奇道。</p>

清漪侧头看他,笑道:“我去捉来与你仔细看看。”</p>

“你可捉得了它吗?”柳默亦笑道。</p>

清漪已挣脱他手,追了出去。</p>

那蝴蝶见有人来,急急扇动翅膀,越过灌木,飞往林中去了。</p>

清漪便也穿过那灌木,跟了去。</p>

“清漪,别追了。”柳默在后道。</p>

清漪回头对他扬扬手,笑道:“且待一会儿,就回。”便仍追了去。</p>

那幽蓝蝴蝶飞了一会儿停在一朵黄色花朵上,清漪隐了气息,悄悄走近,那蝴蝶浑然不觉,清漪眼疾手快,将它捉于手中,看那颜色,蓝如秋水。</p>

既捉了在手,便仍回山道上。</p>

柳默仍立于适才之处等候,清漪穿出灌木,手指轻轻捏住蝴蝶身子,那蝴蝶尚在急急扇动着幽蓝的翅膀,两道艳红亦火焰般跳动着。</p>

清漪满面欢喜,快步走至柳默跟前,举起手中蝴蝶,笑道:“如何?我可有捉到?”</p>

一阵风拂过,她耳边几缕发丝被风吹得乱了些,柳默伸出手,帮她理好发丝,微笑点点头。</p>

忽然转角处走出一行人来,几个轿夫抬着一顶墨绿轿子,一个四十来岁山羊胡子的人走在前面,另有十来个跟随之人,看衣着当是某个富贵人家出行,不知那轿子里坐的是何人。</p>

清漪自与柳默看那幽蓝蝴蝶,并不在意。</p>

轿子走过后,忽然那轿中传出一声娇语,道:“停轿。”</p>

轿子落地,一个珠环翠绕的年轻小姐下得轿来,立于轿前看向清漪。</p>

清漪与柳默自顾说着那蝴蝶翅上艳红之色甚是奇异,并不曾在意轿中走出之人。</p>

那女子看了片刻,却走至二人近前,施了一礼,称道:“姑娘。”</p>

清漪听得那女子搭话,侧过头来,见了女子面容,顿时如遭雷击一般,呆立当场,手中拿捏不稳,那幽蓝蝴蝶立时振翅飞起,远远地飞进了林木深处。</p>

柳默见清漪面色大变,心中大惊,忙看那女子,姿容秀丽、端庄温婉,并不识得,只是亦并无不妥之处。</p>

柳默上前揽过清漪肩来,轻声唤她道:“清漪,清漪。”</p>

清漪听得他声音,方才醒过神来,再细细看了一回,真是天意恢弘,千里相会,正是那日显魂丹中所见妇人。</p>

只听那女子道:“姑娘,你还认得我吗?”</p>

清漪缓缓点点头,忙又摇摇头。</p>

“小女子姓唐,家父乃新任吏部尚书唐增。”女子道。</p>

听得这句,清漪更是如雷轰顶,怔在那里半晌说不出话来。</p>

柳默亦是大惊,这个于他而言不过是个遥远的影子的人,此时竟活生生立于自己面前,难怪清漪她……</p>

只是清漪如何识得她?</p>

那女子见二人皆不言语,接着道:“姑娘可曾记得两年多前,救过一个险些遭山贼毒手的女子?”</p>

闻得此言,清漪方才忆起,原来是初下山找寻柳默那年,在芳华村外救过的那个女子,竟是她!</p>

那女子又向清漪深施一礼,道:“当日若非姑娘相救,只怕素秀已是一缕冤魂。”</p>

清漪怔怔地望着她,口中叹道:“姑娘乃积福之人,自有福报,清漪不敢居功。”</p>

“原来是清漪姑娘。素秀此身全赖姑娘所赐,日后定当图报。”唐素秀道。</p>

又道:“清漪姑娘亦居于这慕州城吗?”</p>

清漪只点了点头。</p>

“家父在慕州置了府邸,今日家眷先至,家父一月后方回。”唐素秀道。</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