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蕴道看着程疏尘两眼放光的样子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吗?程疏尘的身上似乎融合了戚蕴道和戚可烟两个人的特质,就好像生来就有这种缘分牵引着他们一样。
“真好,这里又这样祥和安宁了。”程疏尘知道一百年前自己的牺牲没有被浪费,他的牺牲还是值得的。
战士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保家卫国,在百姓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百姓铸就一道铜墙铁壁,保卫一方平安。
可是,又有哪个战士不同样是百姓呢?他们也曾经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被庇护的,可在这样的时刻,他们却都能挺身而出,舍小我而顾大我,承担起了肩膀上的重担,肩负起天下百姓的安危。
因为,他们时刻谨记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使命,为此,他们不惧生死,哪怕不能魂归故乡也无怨无悔。
这,就是战士!
程疏尘和戚蕴道都是这些战士中的一员,而两个人的区别只在于一个早在一百年前就为了国家安定而付出了生命,一个正在履行着自己的承诺,保护着国家的百姓,他们,都是同样值得被百姓记在心里的人,是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人。
看着程疏尘开心的样子,戚蕴道轻轻摸了摸他的头,说道:“是啊,在你们的努力下,这里会越来越安全,也会变得越来越繁华,你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戚蕴道仿佛在程疏尘的身上看到了刚刚上战场的自己,那个时候的她也是这样意气风发,认为流血牺牲都是值得的,这样可以换来百姓的安居乐业,只要能保卫国家,不管牺牲什么她都在所不惜。
李长晋看着两个人,心里也感慨万千。作为一个君王,没有人比他更希望国家安定,从此没有战乱,邻国和睦,互通往来,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只要有国家同时存在,彼此之间的摩擦就不可能消失,就是一个国家的百姓有的时候还会出现争执呢,不同的国家彼此都不属于同一个阵营,还会存在利益冲突,又怎么可能会一直睦邻友好呢?
因此,战争永远不会消失,而流血牺牲也就会长久存在,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而眼前莫城的大街小巷里喧闹的小摊贩,夫妻间的争吵,这些日常的生活却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那些牺牲是值得的。
虽然这些百姓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心怀感恩地生活着。
等到戚蕴道和李长晋带着程疏尘回到了营帐后,向穆便来向李长晋禀报淳于固谙的情况了。
淳于固谙是东安国的皇叔,作战经验丰富,然而这次出征却被监军王炳害得落入了北疆的牢狱,成了俘虏,这对于淳于固谙来说是奇耻大辱,他这一生从无败绩,这次不仅惨败,就连自己都给搭进去了。
可是,淳于固谙自己心里也十分清楚,就算他能活着回到东安国都城也难逃一死,那东安国皇帝,他的亲侄子是不会放过他的,倒不如现在以死明志,还能落得一个坚贞不屈的好名声。
李长晋对淳于固谙的想法十分清楚,他知道淳于固谙一定会寻死,便嘱咐向穆派人看好了淳于固谙,他留着这个人还有用。
向穆对李长晋的话言听计从,派人牢牢看住了淳于固谙,在发现他果然寻死的时候立刻将他救了下来。
等到李长晋回来之后,向穆便把这些事情都告诉了他。
李长晋知道自己接下来又要有事情做了。
既然他都御驾亲征来到了这里,就只俘虏了一个亲王未免太说不过去,哪怕这个亲王还是东安国的战神,可是他李长晋也不输淳于固谙啊。
而且,想到东安国做的那些龌龊事,李长晋便眉眼一厉,心想着不能再轻易放过东安国了,哪怕为了北疆能长久安定,他也必须做点什么。
李长晋不知道的是,东安国上下此刻正乱作一团了。
淳于固谙被俘,王炳被杀的消息早就已经传回了东安国,朝堂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些忠臣对东安国皇帝淳于律残害忠良的行为早就不齿,只不过碍于淳于律的淫威不敢作声,而就在淳于固谙被俘之后,那些人的不满达到了顶峰。
东安国上下谁不知道淳于固谙是东安国的保护神,如今这保护神却被他的亲侄子,这个国家的皇帝亲手推给了敌国,生死未知。
一时之间,东安国上下民意激愤,势要淳于律给淳于固谙一个公道,给百姓一个说法。
而就在淳于律因为民间暴动而愤怒、因为朝中大臣争相进谏而焦头烂额的时候,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再度砸到了淳于律的头上。
北疆打进来了!
这下淳于律再也顾不得百姓和大臣们都在征讨他的事了,这些和北疆进攻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他现在可是面临着亡国的风险呢!
心中害怕的淳于律也不嫌大臣烦了,他赶紧召集这些大臣开了朝会,共同商讨怎么应对北疆军队。
“诸位爱卿,朕召你们前来是为商讨北疆进攻一事。”淳于律强装镇定地说道,此刻他的内心早就十分慌乱,指望着这些大臣能给他出些对策。
简单来说,这淳于律就是一个没能耐还老作死的皇帝,要不是有淳于固谙在,这东安国早就亡国了。
那些大臣一个个的都不想说话,一来他们还心存怨气,认为淳于律把淳于固谙逼入绝境实在不仁,二来他们也确实想不到什么好主意,此前攻打北疆的军队已经是东安国军队的大部分了,现在兵力实在不足啊。
“若是大将军还在,只怕此刻我们也不会这样束手无策。”不知是谁,竟把心里话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