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招收随从(1 / 2)

 成周郊外,若地。</p>

自从建立了学社之后也有不少的庶民关注这里,时间一长,去那学习的孩子还真的有了几分本事。</p>

不仅会说什么之乎者也,还懂得孝敬父母,要是表现好的话还有夫子私下给的小礼品。</p>

这不禁让若地的许多庶民都高看很多。</p>

茅草学社的弟子又增长了几十个,还是原来的位置,还是十五个案桌。</p>

每个案桌前都坐着三或四个弟子。</p>

因为年纪不一,都是年幼个子矮的坐在前面,个子高年纪大的坐在后面。</p>

虽然这些弟子都不是贵族,可是在授课的时候都会安静的听从辛离的教导。</p>

这些庶民的孩子都知道,夫子教导的知识是多么宝贵。</p>

没有贫穷过的人是不会理解穷人是多么的向往富人的生活,他们亦是如此。</p>

因为贫贱,所以向往。</p>

“王孙说过,要勇敢地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要被世俗的流言蜚语所困扰,二三子都听说过百里奚吗?”</p>

弟子们东张西望,见识浅薄的他们并没有听说百里奚的名字,更别说了解他了。</p>

这时作为夫子的好帮手的任季子及时开口。</p>

“我知道,他是秦国的上卿,听说很有仁德。”</p>

辛离手里拿着竹简,那是王孙给他编写的《百里奚传记》。</p>

百里奚利用了昱的名,昱也要利用百里奚。</p>

来而不往非礼也。</p>

百里奚的故事被昱编成了一部传记,讲述的就是他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p>

在传记里,百里奚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在日复一日的读书和不断的结交贤人,他终于有了入仕的机会,虽然历经千辛万苦,可是百里奚用他那无畏的精神不断的进步,终于在七十岁而在秦国拜为上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