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志向(1 / 2)

 雨后的街道是朦朦胧胧的,没有商贩杂乱的喧嚣,很安静也很祥和。</p>

“也难怪有心气的读书人以改善民生、报效国家为目的而奋起了,都是这样的世道啊。”</p>

姬昱自幼生活在洛邑王城,而后来到了晋都绛城;所经历和见识过的还太少,没能体会到苦难和痛楚。接触最多也大抵只是权谋、国策。可要是真要把身份对调,估计他现在也会像那样的少年一样麻木了。</p>

他只是运气好,生在了天子世家,如果没有这样的身份背景,估计也逃不了种田的苦恼。</p>

没有权术和智慧,在这样的世道可是立不了足的。</p>

就拿之前勾心斗角的农具和农肥来说,一个新的生产工具必定是带来极大利益的,可为何还是有人阻止呢?</p>

现在的铁器冶炼技术还不够完善,表面上坑坑洼洼,虽然有着粗糙坚硬的质感,可是别人看不上的恶金。可是用作于农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

用唯物史观来看,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摧毁了奴隶社会,可一个小小的东西又怎么能够改变整个时代呢?</p>

这不仅是农具的功劳,背后还有着世家贵族在推动。</p>

中原的局势已经成了乱局,天子失去了领导的名义,将这样的权能交给了晋国这样称霸的国家。</p>

而诸侯国向来都是以周室施行的奴隶制度为政策,土地人口资源都归属于国君。</p>

国君掌控国家,只是一部分由卿大夫们掌管,虽然名义上还是国君的领土,可实际上的掌权人则变成了卿大夫。</p>

国君所占有的土地一直稳定发展,在国君所有的田地上没有人敢和国君正面对着干,不过贵族所有的封邑和其他世家可不是这么想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