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王孙的狗(1 / 2)

 晋都的街道来往着许多行人,这里有着许多游商和市贩,在不远处都能够听到络绎不绝的吆喝声。</p>

“晋人都不容错过的面饼,好吃的饼!又大又圆的饼!”</p>

“新鲜的竹条、竹片,走过路过不容错过。</p>

上好的周纸,能够练习书写的周纸。”</p>

姬昱身穿麻衣便服,行走在这绛城的街道。</p>

今日没有收到访者的请柬,所以他有来了机会能够出来看看。</p>

城里的国人也有着自己的田地,也有一些私田,而且在这里他们准许向外人租赁房产、田地,来获取利益。</p>

郊外的庶人是没有资格在国内立足的,他们不能购置城中的房屋,要想做在城中生意只能通过租赁国人的房屋又或是摊位。</p>

没有看错,连在城里摆摊也是需要上缴相应的租金,这些租金由相应的官吏掌管,他们收取一定的租金之后会和摊主分利,大概是什一之税,将十成的租金中抽取其一上缴给国政。</p>

摊位的租金又分日租和月租,月租相较来说比较实惠,可对于大多进城贩卖东西的庶民来说,他们只会选择日租。</p>

庶人不是商户,没有固定的贩卖成本,有时吆喝一天都没有人买,有时吆喝半天就卖完了。</p>

所以他们会选择更为保守的日租。</p>

日租所交付的租金也极为广泛,一般一点布料又或是一钱都能算日租,没有统一货币之前甚至有庶人拿着燕国的钱币来支付。</p>

这也让学有所得的姬昱哀叹这样的经济制度。</p>

国人有着地方性政策的保护,庶人无法享受到这些人的权力,反而像奴隶进贡一般进献他们的利益。</p>

拥有劳动生产力优势的绛城不断地吸引着郊外的庶人,他们的乡邑没有经济体制,在本邑只会内耗利益,不能够带来增益;于是进城的人越来越多,而乡邑则是一成不变。</p>

强者愈强,弱者仍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