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明道之后有多可怕?(1 / 2)

 在原本的后世,姬昱本是一个无家孤儿,依靠着救济金和好心人上了学。他在没有来到此世前原为县一中学生,就读高二,文科。对历史只有浅薄的了解,其中绝不包括春秋时期。他只是知道一些老子孔子庄子,至于是何年代生人也一概不知。他有的优势仅为为数不多懂得的哲理和有着现代的见识。</p>

而现在的他,已经做到了不依靠他人之力就明悟到了心学之道的门径,虽说此道是先贤所开辟,他在其中亦能窥见光亮。</p>

“善恶阴阳,万物并生。道者无形,以生水火。火无常体,道无常形。水无常形,道无常意。善恶我出,天地我立。所谓知行,在乎其心。去伪存真,明心见理。绝学弃智,大智若愚。明仁弃私,可求知行。”</p>

姬昱明道,持花而笑。</p>

“我道成矣!”</p>

知行大门已经为姬昱敞开,透过门似乎就能够看到不息的长河,其上空无一人。</p>

可姬昱知道,在不久之后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打开这样的大门,为众生求解。</p>

真理从不会偏袒任何人,并不一定是大学问者方可悟道。只是大学问者思考得多,明悟的机会自然也多。道存于心而非外物,山川河流、草木花石、飞鸟走兽,其中都有着道的迹象。</p>

上古的先贤就是观物明道,那时也没有书籍文化,可因为对道的向往,所以他们找到了道的大门。</p>

姬昱是愚笨的,他所悟的不是自己已有,可他对知行的道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所以立下九句短言求证了内心。</p>

前四句用于解释道,后四句用解释知行。</p>

而善恶存于心而千变万化,都是因为人的内心而生。天地之间的法则和道理也都是人来规定,所以说“善恶我出,天地我立”。</p>

这并不是用于吹嘘,而是用以批判善恶。善恶之间必然有着一个度,也就是锚。</p>

而天道和人心都是这个锚,符合天道运转和良心所安的,也就是善;而不符合的,便是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