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矩确实很忙,恭谨地站在一旁。</p>
难得一见,朱翊钧在亲笔写御札。</p>
写完之后,他才淡淡说道:“用上印,不急着送到内阁,让朕先安生几天,总有题本再来催请的。”</p>
“奴婢领旨……”</p>
朱翊钧又说道:“粮饷,大工,嘉礼,都要花钱。户部是必定又要哭穷的,让各地矿监税使办好差事。”</p>
“奴婢定禀告田公公,好生吩咐下去。”</p>
“母后既为你们两个说话了,今日你本该还在养伤,叫你来办事便是安你的心。”</p>
“陛下隆恩,奴婢心里明白。”</p>
见皇帝又洒然离去,陈矩默默在心里叹了一口气。</p>
之前被罚银百两,这个不重,却也不轻。</p>
罚银一百两不算少,毕竟万历赏赐阁臣,开心时也大约只是这个数,甚至有时只是几十两。</p>
自己一向重规矩,可没收什么银子,皇帝对此应该也是心知肚明的。</p>
如今既认了错,罚了银,昨日更是拉住了皇帝负伤夺了兵刃,太后娘娘也是宽慰了几句了,应是无碍了。</p>
陈矩如今叹气,倒是因为皇帝交待的事。</p>
记得十一年前,大学士王锡爵有一疏。</p>
话里的意思嘛,知道陛下身染微恙,注重养生。</p>
但是一天十二个时辰,哪怕睡六个时辰,游玩三個时辰,晨昏定省陪伴太后一个时辰,还是留下两个时辰批阅章奏,干点皇帝该干的工作吧,好不好?</p>
若如今的朱常洛知道此疏,大约会捧哏一句:“那样的话,天下臣工也知道皇帝只是在养生,不是厌事,想做纯纯懒狗。只是在怡养龙体,不是肾很好,悠闲自在地淫乐。”</p>
“留中诸疏,杳无明示。我们这些阁臣啊,兼旬累月,底下部衙都把我们催麻了。可皇帝您不发话,我们能咋办?您这么搞,我们有何颜面位立群臣之上?”</p>
王锡爵还提到:我知道,您是想效法祖父世庙。他老人家也曾斋居西内,然而你“何不试取宝训实录观之”?</p>
世庙虽也不上朝,可边庭警讯、大吏升除、稽古考文、祈年忧旱,人家手批数下、口宣数及。虽然同样没有立刻召见群臣,但人家还是勤快的啊。</p>
对王锡爵的这些肺腑之言,陈矩记得那次皇帝的回复总结起来就是:朕知道啦,但朕现在身体不好,先静养。</p>
那时候,皇帝怠政的症状还不算太严重。</p>
毕竟当时二月里皇帝还上了朝。只是有两个月见不着面了,王锡爵他们有点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