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 独家证人(2 / 2)

第6666次重生 一桶布丁 7417 字 2019-11-19

强势啊!

或者齐晨还在怀疑自己算不算明星物理学家,但是作为跟电子束光刻机息息相关的田健康在这件事儿上非常有发言权的!

答案就是绝对算!

开什么国际玩笑!

虽然现在齐晨的热度暂时被华清杂学院跟唐布丁压了下去,那是因为最近发生的事儿的确太多,太杂,也太大了!

在电子束光刻机技术曝光那阵儿,田胖子清楚的记得齐晨这个名字可绝对能算是一夜成名,起码在尼康内部,几乎所有技术人员见面后都在讨论这个名字,而据他所知道的,他的母校东京大学那些学弟学妹们,更是不少人直接把齐晨当成了自己的偶像。

如果不是他到了杂学院之后,大概已经摸清楚了齐晨的真实情况,说不定他还真会专门买个本子找齐晨来签名呢。

而在华夏内部,当时齐晨的风头同样一时无二啊!尤其是他那些劝学的话,可是让不少孩子想要跟他单挑来着……

好吧,当然这是开玩笑的。

但起码在孩子家长眼里,齐晨绝对算是明星,在无数高知群体中,齐晨更已经是公认的少年科学家。

如果不是因为这货肚子里实在没货,恐怕现在也不会天天呆在华清杂学院里,而是满世界去参加各种会议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不过短短个把月,齐晨公开的邮箱里已经躺着不下十多封各种世界或者地区性的交流会议邀请函,只是无一例外都被齐晨悄悄拒绝了而已。

让他去逗乐可以,参加真正的学术会议,那就是开玩笑了。

现在秦瑶同学也即将走上齐晨这条老路。

“那么你呢?徐同学?你当时说的理想是什么?”田健康突然开口问道。

听到田健康这个问题,徐晓天沉默了。

他的思绪再次飘到了那天下午,空气中还有带着一丝桂花的香气。

在那美好的下午,他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声音:“我的理想是当一个技术牛人,让全世界的人都用上我的技术!”

“哦,原来你的理想就是当一个程序员,也行,勉强可以!”

……

“首先,请允许我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叫端粒体。顾名思义,所谓端粒体就是染色体的末端部分,位于DNA的两端,这一特殊结构区域对于线型染色体的结构和稳定起重要作用。而随着人年龄的增长,端粒体便会越来越短,当它短到无法在自行分裂,便意味着生命的凋谢。”

“这是科学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研究出DNA双螺旋结构不就便已经研究出的东西。其实不需要我在这里老生常谈。但是没办法,我们的技术就是针对端粒体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事实上,端粒体不但控制着生命的长度,更控制着人类衰老的秘密。”

“当然,如果要具体解释这项技术可能涉及到太多的专业术语,可以说非常的麻烦。不过不要紧,今天我们杂学院有幸邀请到了多位在生命科学方面极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们。在之前大概96小时,我也将秦瑶同学研究课题的论文,以及多项实验室内的数据发送给了他们,我相信这些专家团队绝对不介意在这个时候帮我跟大众解释一下我们在生命科学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嗯,您说对吗?艾瑞尔·鲍勃先生?”

……

坐在台下的鲍勃压根没有想到会突然被唐布丁点名。

事实上他来参加这次发布会的目的是想在发布会上得到第一手的资讯,并在发布会之后尝试着能否从唐布丁这里得到更多的技术细节。

当然,如果能够让双方达成合作关系,那绝对是最好的。

只是现在看来他想的太天真了。

他们能得到邀请函显然是台上那位早有预谋的。

这是要借助他的名气帮着杂学院站台么?

这一刻艾瑞尔·鲍勃心里闪过了各种念头,不过很快他便发现自己完全没法拒绝唐布丁邀请。

因为这次他是带着目的来的,换而言之,他有求于台上那个年轻人。

而且他还没法谈条件,或者他因为之前的一些名气的确是这次帮忙站台的最优选,但绝对不是唯一的选择。

刚刚他已经在现场见到了几位同行,或者他们在业内没有他的名气大,但是相差并不多,如果仅从获奖的角度而言,也有跟他几乎齐名的同行就在现场。

换而言之,如果他此刻拒绝了唐布丁的邀请,也还能有别的同行顶上去,而九思生命实验室跟华清杂学院的合作便可能没有下文了。

想到这里,艾瑞尔·鲍勃便觉得自己别无选择。

所以他在下一刻站了起来,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在唐布丁殷切的目光中,迈着绝对不算轻快的步子,跟尴尬的笑容走到了台上,唐布丁的身边。

“请允许我向大家隆重的介绍身边这位绅士,他就是来自于美国的艾瑞尔·鲍勃博士,曾毕业于加州大学,曾在哈佛医学院担任过博士生导师,当然鲍勃博士人生最重要的成就应该还是跟另外两位科学家一起发现了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并因此而跟另外两位科学家分享了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没错,现在站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位正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虽然获奖之后没多久鲍勃先生便辞去了哈佛医学院的工作,隐姓埋名消失在大众的视野范围内,但据我了解艾瑞尔·鲍勃先生并没有放弃他的研究,他只是被人高薪聘请到一家由私人投资的大型生命研究机构,继续他的研究,又因为一些特别的原因,他之后的研究不能公之于众。不过我相信在行业内应该有很多人都能确定鲍勃先生的专业,您说对吗?鲍勃博士?”

唐布丁笑容满面的看向站在台上略显惊异的艾瑞尔·鲍勃。

好吧,他是真的有些被吓到了。

他的经历并不算什么秘密。

但是距离他拿到诺奖十一年过去了,一个华夏年轻人还能如数家珍的将他这些年的境遇都说出来……

直让他感觉眼前这个年轻人还真有些莫测高深啊。

毕竟按照唐布丁的年纪计算,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这家伙还只是个十来岁的小不点呢……

所以这是专门研究过自己这个老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