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章 唐海潮的考虑(1 / 2)

 让中国,只要做过期货证券的。几乎都听说讨万国证舜乎都听说过万国证券的饰造者,中国证券业的传奇人物,号称中国证券教父的高金生。

当然,如果你在证券这一行混,却非要说没听说过这个人跟这个公司。没关系,你顶多就是要被人鄙视一番罢了,因为这就跟在华尔街混的人没听说过罗斯柴尔德一样可笑。

高金生在证券方面的漏*点与技巧,都是母庸置疑的,虽然不敢说全国之最,但也绝对是老大哥级别,而他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一战,莫过于后来生的纽国债一案。

在那个堪称经典对决的期货大战中。虽然万国最后不幸败给了中经开。但那并不是高金生的错,只不过是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再好的技巧。也斗不过权贵罢了。

不管怎么说吧,高金生以及他领导的万国,在这个时代的中国,都是顶尖的存在,而他们除了有个好的领导人外,最让人称道的地方还在于。他们十分讲究团队合作,而一旦客户有疑问。他们往往会详细的讲解明白。不会跟其他公司一样,不予理会。

现在看看这个所谓投资部的钱本生居然肯跟陈奋进以及刘全这两个对证券几乎丝毫不懂的人一起打麻将,也能看出他们对客户的重视。当然。也或许是对他们手中的钱重视。

或许是因为唐海潮的到来,大家就不否吸烟,一起离开了麻将室,到了另外一个屋子里汇合,并开始就接下来的期货投机展开了讨论,或者更确切的说。是钱本生、于波以及唐海潮的讨论。

因为早在之前刘全等人就说了,详细的细节,要他们跟唐海潮讨论。尽管钱本生觉得唐海潮的年龄似乎有些太过年轻,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接下来的交流。

听了于波以及钱本生的一番话,唐海潮现在算是明白事情的原委了。

原来,当初听了唐海潮的建议之后。陈奋进原本是想继续找于波以及他所在的公司合作,可于波这里却微微出了点问题。

其实先前于波通过唐海潮跟这边搭上线。做暗地里的国债交易买卖。一开始做的不错,公司对他的表现也很认可,可随着烟海市财政局等各个单位出于利益的考虑,联合建立了一个通海证券公司,接手了这个国债买卖之后,事情就开始起了变化。

简单说,国债买卖这个事儿,只要开了头,任谁都能看到里面蕴含的巨大商机,这个商机不仅仅是烟海市的市委市政府人员能看到,于波所在兴国证券也能看到。而兴国证券的人也正是看到这边蕴含的商机。这才跟着加强了与这边的联系,并且提高了对待规格。

比如说,就在兴国证券得知烟海市各部门成立了一个合资的通海证券之后,兴国证券真正的老总邵红旗邵总就亲自出马来到烟海。跟烟海市的相关头头脑脑直接对话,双方进行了更深入广泛的交流。

也正是兴国证券的这种高规格对待,或者说是邵总的亲自出马,结果让原本的开荒牛于波就失去了直接掌握烟海这条线的权力。

说起来,于波虽然也是个老总,但他这个老总只是个吹捧的说法,就跟这时代到处都是总经理一样,不过是个跑腿的罢了。于波的真正身份。也仅仅是兴国证券的投资部总经理。论起来跟那个钱本生的职务差不多。当然比起公司规模,就要比人家差不少了。其实仔细想想也是,如果这于波真的大老板,柚当初又怎么可能被一个王兴华给忽悠的来这边考察呢?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财政局那边有人出手接收了国债买卖的业务,同样让刘全陈奋进这批第一个吃到国债买卖甜头的人没了依靠,所以他们后来才会另寻赚钱的路子,而在听到烟海证券老总说起线材期货的时候。毛毛躁躁的就贷款投资期货,结果一下赔了不少,进而再次想起唐海潮。

总之,不管是草包衙内刘全、陈奋进也罢,还是这个兴国证券那个自认精明的于波也好,这些人都因为情况的变化,或者说随着国债利润的大增,而从原来的操作者,变成了现在被踢出局的边缘人,也算是同患难了。

然后,于波早就对兴国证券不满。只走出于暂时还没有更好的路子。才继续在这里呆着,可在听到陈奋进的电话之后,他立刻就觉得这是个机会。

三亿啊,这笔钱在目前的国内,绝对是一笔级巨款,简直都可以自己建立一个不小的证券公司了。要不是于波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各方面还不够硬,无法真正的挑大梁,说不定他真的就要怂恿陈奋进等人那这笔钱出来搞投资公司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容易了,于波在知道有人愿意出三亿让他操作。立刻就联系到原来在生意上认识的一个朋友,万国证券的钱本生,并打算通过万国证券,做成这笔生意。而于波也可以顺理成章的跳槽到万国证券。

不管怎么说,此在证券行业里,万国证券是绝对的老大哥。系千那听几爪束牛逼哄哄的“太子爷”中经开,这会儿由于还不成熟,在名气规模等方面还不如万国证券。

就这样,绕来绕去,就变成陈奋进刘全等人把钱拿给于波,于波投身万国证券。通过万国证券的平台来操作这笔钱,只不过因为真正的投资人有特殊要求,也就是必须让唐海潮参与,听他的指挥,于波钱本生等人这才等着跟唐海潮解释。

钱本生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唐海潮放弃原先的想法,同意他们的投资要求,也就是不要把所有钱都投资在粮食上,而是耍分散投资国债期货、铜期货等物资上。特别是国债期货,更是此时万国证券的

选。

“我的意见暂时就是这样了。”说完之后。钱本生笑着看向坐在对面沉思的唐海潮,“不得不说,粮食期货是个不错的品种,但这粮食期货也同样是国家严格控制的品种。你现在这么一大笔资金拿出来,一下子都要做多,这恐怕会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三亿啊,不用这么多,只要一个亿,以目前国内的粮食期货盘口来看,一下子投入这么多,肯定会造成价格的剧烈波动,到时候证监会等方方面面的人,都会过来插手的,那时候就麻烦了。”

“国绩就不同了。”看见唐海潮还是不说话,钱本生又道,“国债期货是去年年底开始实行的。而且国家出于各种考虑,对于这种国债期货的监管也相对较松,运行到现在,里面的商机不要太我还听说,先前你就通过于总做了一笔国债买卖,只不过后来因为一些其他原因才没有做,是不是?”

“呵呵。”唐海潮看了看于波,然后再看看钱本生,微微一笑。“过去的就过去了。说那些没用,,嗯,我其实有点明白了,你是不是想说,在那边无法做实物国债,但是却可以在这边做国债期货?”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钱本生点点头,“实物国债,因为现在主要还是国家摊派,因此普通人无法介入也是正常,但是国债期货是在交易市场上做,本来就是面对大众老百姓的一个二级交易市场,在这里做。是没有什么限制的,而且也更加的自由,更加的有商机。”

“我却不这么看。”没想到唐海潮摇摇头,“国内渴望做强国债期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国现在正陷入一个高通胀的时期。国家财政银根紧缺,的确渴望能在国债上大赚一笔。不过毕竟国债这东西网行不久,除了少数人外,广大老百姓还是不怎么认可的,这就造成整个。实物市场的信心缺失,加上信息的不对等,反而让投机市场火爆,在这种现货国债市场还比较低迷的时候就匆忙推出二级的期货市场,这是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