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之前,最后一次两更,这是第一更;另外我知道这一个卷末收尾不太好,但因素很多我也不想多说了,只能以后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谢谢大家请大家继续支持!~)
战争这东西,实在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能够玩得起地,就像是讨董联军对阵董卓军这大概是最后一场,局势的颠倒在那火牛阵出现的一刻就仿佛已经注定,而胜利天平的突然大幅度倾斜,别说是王匡等人,就是袁绍之流都有些无力承受。
如果要按数目来说,一千头牛和二十万人,不管怎么算似乎都是后者占优势,但问题是这火牛阵的威力实在太大了,吕布不知道乐毅那火牛阵如何,但自己这火牛阵一出场,连他都觉得有些出乎意料,最后得出的结果只能够说,和乐毅所面对的楚军相比起来,讨董联军根本是空有数目,而实际战斗力却差的太多了,尤其是拖后腿的太多。
而且说起来火牛阵更像是压垮联军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的二十万大军更像是一场看上去很美的梦,但实际上却已经是千疮百孔,比如说在前面对偃师连日攻城却是久攻不下,内部又是矛盾重重、彼此不配合——实际上若真配合起来偃师城也未必守得住,粮草不济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吃的不行,士兵都没有力气作战了,这也是导致最后不得不采取轮换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而就在这个时候后面又遭受到这么一回突然袭击,内部本来就有分裂趋势,军心更是因为粮草匮乏的事情而一度不稳,所有的一切因素结合在了一起,才终有联军此刻崩盘之败。
看起来,董卓军之所以能够获胜似乎有些偶然,但偶然中却也带着些必然,联军的崩溃早在他们成立联盟时候就已经定下了,因为本质上这就是一个利益的结合体,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会最后被李儒、陈宫和吕布联手耍得团团转,甚至不能说是败给了他们的敌人,而是败给了他们自己,他们自己的私欲、他们自己的贪婪。
当然,讨董联军虽败,但数目还是太多了,这使得袁绍、袁术和韩馥等人都能够带着大部分主力人马从容而退,而吕布也不能够多追,只能够逮着了类似于王匡、鲍信这样的悲剧货打个痛快。
不过人数实在太多了,就算是杀也能够杀到手软、杀到刀钝,所以目前最好的方法还是驱逐,能杀就杀,不能杀直接任由他们自由溃散就可以了,毕竟这一场战争这么结束之后,在可预期的足够长一段时间内,这些诸侯们都无力恢复元气来再一次联合,而董卓军实际上也是劳师动众,急需要足够的休养时间。
既然彼此都是如此,那么在战场上几乎也就保持了足够的默契。
而当吕布追逐到了偃师城外五里地的时候,却发现被他追逐的溃不成军的孔伷所部却是被另一路人马突然堵住了去路,他还待警惕,却见那边驱马而出一人。
吕布就看到对面那马上大汉,却是瞪大了眼睛,“伯渊,你怎么在此处?”
这大汉正是张绣,而堵住了孔伷去路的自然也是他所领的队伍。
吕布和张绣并没有什么交情,也没有多少交集(至少重生之后的吕布是如此),目前为止两人唯一的一次交汇,还是那次张绣有事情回到洛阳去结果被吕布找上门,连同胡车儿主仆两个被吕布直接单挑击败。
张绣也不是个小肚鸡肠之人,他是典型的北方大汉性格,对于击败他证明了比他更强的吕布反而抱着些好感,只不过从那次之后两人再没有见过面,也没什么机会再见面,直到这一次诸侯联盟成军讨伐董卓,虎牢关之战打响,被赶着抢劫去的张济“放养”了的张绣在弘农听说了虎牢关战事西凉军大不利的消息,却是二话不说也没有多想拨军就来支援。
当然张绣还是很有些心机的,不是那种头脑发热做什么就都不管不顾的鲁莽野汉,他的行军在保持速度的同时很谨慎,斥候随时环绕,而且他对于军事的嗅觉也非同一般,几乎是本能地觉得虎牢关之战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大家都觉得西凉军让出了虎牢关是一大溃败,而之后次次战绩似乎也都是在佐证这一点,但张绣知道李儒、他也知道吕布,有他们在西凉军就真地这么不堪一击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