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我有说过吗?(1 / 2)

 没想到杨琇莹很快就回微信了:“我知道的,苏婕的爸爸重病住院了,这很正常吧?”

“好吧,当我没说过……”

李子尧好像做贼一样,把手机收好了,看向杜清和,再看看苏婕。这两人似乎真的一点事都没,但仔细看,好像又有不少故事。

“好复杂的关系啊……”李子尧头都大了,“还是我家欣悦好!”

杜清和却在思考着苏婕刚刚的话,她爸爸好多了,证明杜清和的药膳粥是有效果的。既然有效果,那就继续用药就是了。但是,用量要酌情减少才行。

实际上,中医对治疗一些慢性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很多人只看到了西医似乎比中医好很多,特别是在抢救、急救方面。事实上,中医一样是有急救的。早在古代战场上,中医就懂得做外科手术了。更别说三国时候,华佗利用麻沸散给人做内科手术。中医的发展,其实有一定的脉络可寻,只不过后来经过一些事件,式微了而已。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也曾经有国手的记载。比如五十年代,就有一位老中医就是国手中的国手,叫做施今墨。那年他出诊津门,有一个五十岁的患者,已高热十余日,西医诊为肠伤寒,中医诊为湿温。施今墨见患者口唇枯裂,面目黧黑,神志昏蒙,时醒时迷,呼吸促急,脉细如丝,生命垂危。

施今墨拿了前医方剂一看,西医中医各种必用之法无不遍施。然而病势日重,原因何在?

国手施今墨经详尽辨析,认为前医祛邪与扶正的关系处理不当。经过他的遣方用药,患者热退眠安,神志清醒,饮食恢复。原方再用一周后,加入饮食调养,不到一个月就痊愈了。

可见,中医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慢性病有独特的疗效——当然了,你得找对中医才行。

唯一的难题是,中医难学难精,没有个十数年的临床经验,师父手把手教徒弟,都未必能出师。

然而,杜清和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医药”神通一开,任何疑难杂症不敢说治愈,毕竟中医都要用草药唤醒人体自身免疫力去攻克疾病,效果有好有差。但不管怎么说,中医都能缓解一二。中华传统文化有个特点,就是兼容并蓄,中西结合,就是中医发展的最好辩证!

以前在科学没这么昌明的时候,中医靠想象力、靠经验去治病。现在有了西医的医理,中西医之间更能互相印证了。

就好像苏父那糖尿病一样,结合中医治疗,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草药,其实内含不少能唤醒胰岛素分泌的有效成分。只是含量很少,如果能提纯出来,那绝对是世界医学的一大发现!

可以说,中医就像一个宝库,就等着人们继续深入发掘。

更奇妙的是,君臣佐使之间增减剂量,对症的病也不一样。

所以杜清和也很谨慎,毕竟糖尿病人的新陈代谢和普通人有点不一样,万一用虎狼药引出什么并发症,那就棘手了。说不定就连杜清和,都有点回天乏术。所以,遇到这种病人,就要徐徐图之。毕竟糖尿病人,已经注定是要终身吃药缓解病情的了,操之过急似乎也没什么必要。

“话说,杜哥,你在煮粥吗?”

李子尧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眼珠子在滴溜溜地乱转,甚至都坐不住依靠在透明的橱窗上。

幸好杜清和这餐厅和一般的餐厅不一样,油烟什么的都被杜清和用神通下意识排除出去了,不然李子尧非得弄到全身都是油渍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