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9章:穷途末路(1 / 2)

 最新网址: 就在定承皇帝弘皙遭到一场惨败,已经将兵力收缩到山区之后,瓦拉几亚帕夏(罗马尼亚总督)萨利赫正式向其提出了要求。

在一个月之内,归还沃伦沼泽以南及南布格河以西的地区,该地区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所有,之后被清国夺走了。

现在, 奥斯曼帝国有权拿回失地!

如果弘皙拒绝,那么从一七零七年三月一日开始,奥斯曼军队将向清军发动进攻。

与此同时,萨利赫也向清国的另一位皇帝雍正发出了同样的要求。

不光向清国发出了最后通牒,还联系了明军主帅张煌言。

在必要时刻,萨利赫将要求张煌言出兵南布格河以西地区。

清国前一位皇帝死了, 居然有两位皇帝同时继位。

这让看热闹的萨利赫都感到极为惊诧, 而且这两位皇帝都不打算向奥斯曼帝国归降。

苏丹陛下的耐心是有限的,不可能既让欧洲联军占领奥斯曼帝国的失地,又拿出粮食来养活不肯归降的鞑靼人。

张煌言一直没有下令继续向西进攻的原因之一,便是之前尊师已经与奥斯曼苏丹达成了一致。

而且俘虏实在是太多了,必须派遣大量兵马沿途押送,否则必将发生不可预料的事情和损失。

好在路途并不遥远,前期只需将所有俘虏押送到库尔斯克矿场就行了,那边非常欢迎数以百万计的矿工前来工作。

有了这些劳动力之后,该矿也已然成为乌拉尔山以西地区,甚至包括整个欧洲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矿场了。

除此之外,顿巴斯的煤矿也是重要吸纳劳动力的大项目,一百万起步,没有上限。

从第聂伯河流域至顿河及伏尔加河流域一带,都将变成庞大的产量区。

在不出现天灾的情况下,光是这一片区域的粮食产量,每年便可养活至少一亿人。

俘虏里尚未婚配的年轻白皮女子都被挑出来,作为战利品,奖励给有功的将士。

女子的家眷也会一并被特赦, 作为将士的家眷,可以获得土地用来养活自己。

军事分界线以西至第聂伯河之前的地区,全部变成各步兵旅的屯垦地区。

战时为各旅防区,平时为屯垦地区,一地两用,两部耽误。

此事也无需上报才能获得批准,张煌言作为西部战区的总司令兼本地区的总督,被御赐拥有特事特办的权力,这也是之前张煌言与尊师商量好的事情。

在老家已经有土地的将士,可选择换防到其他部队,譬如当地的守备部队继续服役,个人待遇根据部队等级有所调整。

若是想要保住自己好不容易厮混下来的待遇的话,那就要服从原地驻屯的安排,家眷都可以接来在当地定居。

没好处的事情是没人愿意干的,张煌言宣布凡是愿意驻屯当地之人,一律按照此前两倍的标准来拨发土地。

土地等级也保持一致,也就是你家原来是河畔的土地,现在也给你下拨河畔的土地。

你家原来是靠山的土地,还有树林,现在也照样给你一模一样的地方。

有一点肯定,那就是新到手的地盘的气候要比更为的原地盘好得多。

再有一定,那就是经过狗鞑子奴才们的努力, 这片平原地区已经完全被开垦出来了。

来了播种就行了,而且是肥沃的黑土地,这是北边完全没有的,跟关东的土地无比相似。

至于为何尊师点名要明斯克一带,不要别的地方,根本原因是不被外人知晓的。

张煌言起初也不知道,但被点拨之后便恍然大悟了。

乌拉尔山以西的泛欧洲地区有两大钾肥产区,一旦大明王师掌握了明斯克地区,便宣告将两大钾肥产区全部收入囊中了。

手握东欧平原,还有肥沃的黑土地,手里又不缺化肥,光是这一片地区,往后就能养活三四亿人口。

加上乌拉山以东地区,不算本土的话,整个北地可养活六七亿人,以后农作物高产的话,养活十亿人也不在话下。

盛京将继续发挥战略枢纽的重要作用,而且已经恢复了原来的名字——基辅!

昊菁皇帝认为这个名字很好,兼顾前进基地与辅助控制之能。

莫斯科是乌拉尔山以西地区的控制中心,波罗堡、明斯克、基辅则是三个方向上的桥头堡。

也只有如此布置,大明对于该地区的控制才能较为稳固。

在三月份,从库尔斯克至畿辅的铁路便已经通车了。

这就意味着大明对该地区的控制力度大为提升,而且从顿巴斯到沃罗涅日与察里津、明斯克至莫斯科的铁路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在黑海、亚速海、第聂伯河里,都已经有飘扬着申字旗的明军小型铁甲舰在巡逻了。

昊菁皇帝还计划在马里乌伯尔建立造船厂,前期建造一级铁甲舰,然后逐步升级该造船厂的建造能力,预计在十年之内能够达到建造三级铁甲舰的水准。

看似与本土造船厂的水准相差极大,但只要持之以恒地大力帮扶,马里乌伯尔造船厂在二十年之内便可建造万吨级铁甲舰。

三十年之内建造“国王”级战列舰并不困难,只要先将船坞早起来,再各种重型设备吞过去,调集本土的大量工程师与技术工人。

其实十年之内便可以达到速成的目的,在波罗堡那边亦是如此。

以后波罗的海与黑海都要有大明舰队的存在,哪怕只有寥寥数艘铁甲舰也可以。

奥斯曼帝国对此不会有异议,因为易卜拉欣也希望不需要跑太远就可以领到属于自己的铁甲舰。

卡尔十一世也非常欢迎朱慈烺在波罗堡建立造船厂,这对瑞典海军维持北方霸主的地位有很大的帮助。

奥斯曼苏丹与瑞典国王都意识到了,如果本国不想受到路易十四与利奥波德双皇的威胁,那么只能持续提升自身国力与军力。

而想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捷径,便是维持与明帝国的亲密友好关系,没有第二条捷径可走!

卡尔十一世不愿意放弃抢到手的原属于波立的地盘,而易卜拉欣也不会舍得割让匈牙利。

对易卜拉欣来说,匈牙利一丢,等于联军可以直接威胁巴尔干与瓦拉几亚的安全,这是自己不能容忍的事情。

匈牙利是自己的底线,易卜拉欣绝对不能接受将边境线继续南移的任何建议。

位于欧洲地区的土地仅占奥斯曼帝国土地面积七分之一左右,然而却驻扎了超过一半的军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样,常备军不到十万的瑞典,有超过五万士兵长期驻防在波罗的海以南地区,另有五万预备役珉兵辅助作战。

两国元首尽管交流不多,但不约而同的非常重视欧洲大陆的土地。

基本战略就是能抢多少抢多少,抢不下来,也不能把本钱丢光。

朱慈烺每年向瑞典提供五十辆燃油坦克和一百架“信天翁”战斗机,向奥斯曼提供的数量是瑞典四倍以上。

奥军每年都可以列装两个机步旅的坦克、四个大队的战斗机,以及不少于二十架“大力神”轰炸机。

易卜拉欣也引进了“信天翁”战斗机的生产技术,但前期仿制还有不小的技术难度,只能处于零部件组装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