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郭平不服(1 / 2)

大秦钜子 暗夜拾荒 2406 字 2019-12-07

 史禄是越人,出生在闽中郡东冶县,一个相对富庶的吏员之家。

或许是命中注定的关系,他的家乡常年与水为伍,暴雨成涝,怒海如龙,所以他自幼便树立起成为一名水工,为家乡开渠建坝的决心。

他在十五岁那年走出群山,凭着自己异于常人的巨大脚板步往新郑,想要跟大名鼎鼎的水工郑国求学问道。

可惜等他走到新郑时,郑国已经被韩王派往秦国为间,而耗尽盘缠的他却只能在新郑辗转度日,以至于两代水工大师擦肩而过。

直到他在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郑国的老师,韩国宗室韩灵,并用坚毅刚强的决心感动了这位历来只愿教授国人的隐世大师,破格将他收为入室弟子。

据史禄自己说,他二十余岁才开始漫长的求学之路,一学便是十几年,直到韩灵死,韩国亡,才因为与郑国师出同门的缘故,被大秦征辟,委予养护郑国渠的重任,真正开始从事与水工相关的行当。

被这一任国尉屠睢看重,是他积累资历,为家乡开建大渠最重要的一次机会!

所以他无所畏惧!

满院都是魁梧的北方大汉,史禄六尺四寸的精瘦身材便是站在李恪和辛凌面前都算不得高大,可他毫无犹疑,那双巨大的船桨似的脚板踩在地上,掷地有声。

他稳步迈进到牍板边,自边上提起一支又细又长的木棍,扬鞭似地一甩,轻打在牍板的边沿。

教鞭是李恪带给大秦的一件小小礼物,而这种甩鞭开课法,也是他给精匠们讲解疑惑,传授三角测量法时起用的手段,其余各处皆不得见。

所以清脆的响木声一起,交头接耳的精匠们下意识便停了嘴,一个个从手边捡起笔简,准备践行李恪所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警示良言。

他们突然反应过来,堂上的根本就不是李恪,而是一个半路才加进队伍,口音隆重的中年水工……

人群鼓噪起来,远远比响木之前更加吵闹。

“你当自己是何人,竟敢取先生的教鞭,速速摆放回去!”

“堂上也是你站的吗?今日乃先生授沙盘之法,还不去空处安坐!”

“东越蛮人,不愧是东越蛮人!”

憨夫担忧地站在一旁,忍不住靠向李恪,小声问道:“恪君,你是不是去堂上说几句话?”

李恪微笑着摇头:“禄君有御使监的官身,又是名师之徒,这样的场面吓不住他。”

“但我看……”

“总归会有第一次的。”李恪打断憨夫的话,轻声呢喃,“如他这般大器晚成之人,往后要折服的对手,可比眼下这些只会鼓噪的精匠难缠多了……”

在鼓噪与喧哗之中,堂上的史禄面无表情,他又一次举起教鞭,啪一声响,重重敲打在图板上。

“我名禄,越人,水工,自内史郡而来,为修渠之事向先生求教!”他朗声说,“蒙先生不弃,令我今日向诸位讲解苦酒里周边地势、地貌、水文环境,让大家在制作沙盘之时能够因地选材,不至于滥用想象,待沙盘成时,方知不妥!”

“此地有陶匠,雕匠,还有墨家的木匠与闻名雁门的画工,你一个治水之人不去掘渠,竟在此大放厥词,扬言教授,不觉可笑吗?”陶匠固把简笔一丢,瞪着眼在堂下拆台。

“水工善掘渠……乃因水工所学,皆在地理水文,可因势利导,断流引泾。你等所学一身本领,可知当如何断流,如何分水,如何筑堤?又可知各地水脉有何差别,地理之事异同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