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千多年前,这人就提出了“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论点。
实干家的凤仪。
管夷吾从来不谈那些虚的,什么礼乐道德、义仁兴国,都是些花里胡哨。
先确保物质和生存,再说其它!
他主张让百姓先丰衣足食,再开始讲究精神需求。
光是这一点,就已经很厉害了。
有点唯物萌芽的味道。
当然,称之为“种子”,也未尝不可。
华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讲究“义”和“名”的时代。
当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
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然后玩了一波骚操作。
宋襄公麾下有谋臣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
襄公怎么回答的?
“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对待敌人,我们要心存仁慈。”
好,等!
听了这话,宋国大将恨得咬牙切齿,也只能忍。
君有名与器!
不忍,还能咋滴?
战阵之中,最忌讳的,就是令出二主。
一个军队,只能有一种思想!
于是楚军轻松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
将领忍不住了,没等谋臣开口,就提议道:“可以进攻了。”
宋襄公却回答道:“等他们列好阵,再攻击,我们是仁义之师。”
于是乎,楚军渡水成功,布好军阵之后,一冲而上,大肆屠戮宋军。
宋襄公也在战场上被楚兵射伤了大腿,第二年,就因箭伤而死。
在颜安青看来,宋襄公所谓的仁义,是对外人的仁义,对自家追随者和簇拥们的残忍,蠢到无药可救!
儒家亚圣孟轲瞧不起管夷吾,说这人不配和自己相提并论,也是因为管夷吾“不守规矩,不讲仁义”。
殊不知,行动比语言的分量重百倍!
爱自己人,比爱外人,要强出千倍!
管夷吾,不受世俗眼光拘束。
他觉得什么事做了好,对自己人有利,就去做什么,根本不会考虑道德和风评。
东汉末年的诸葛亮,孔明先生,在年轻时期,就经常自喻管夷吾,对此人推崇备至。
越是喜欢,越是在意。
为了这次人前亮相不出差错,颜安青做足了准备。
管夷吾和王阳明不同。
不能太严肃,太庄重半点暮气都不能有!
甚至,还要显得行高于人,不受他人看法影响。
他是个开拓者,革新者!
如果端着架子,说上两句“吾乃法家先祖,文明捍卫者,尔等还不速速跪下”之类的台词,立刻就要形象幻灭,瞬间人设崩裂。
此身,不受世役。
此心,不随境转。
这才是颜安青心中的管仲,管夷吾!
哪怕,他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同名的“神秘旅者”,并非历史上那位,也要尽己所能,做到最好。
螺旋机翼不断发出嗡鸣声的直升机已经近在咫尺。
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