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公室之悲,国之大利(1 / 2)

 公族军队在素质方面即便不比许国军队强太多,弱也不会弱上多少。</p>

追根溯底,强国即便是二线部队,士兵心里的底气天然上会比小国更足。</p>

只要不是统兵的将领过于废材,强国的军队对上弱国的军队,必然会在心理优势上更占优势。</p>

说白了就是国家强大带来的自信Buff,跟士兵本身的战斗力无关。</p>

比较关键的是,公族的那些贵族真的不行。</p>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p>

有没有一名好的将军来统率军队,真的太重要了!</p>

吕武一路杀上去,开始之初许国兵还有勇气抵抗,看到同伴一个个死法那么血淋淋,许国兵的胆气尽丧了。</p>

导致吕武杀到哪,许国兵一看到吕武转身就跑,一点都不带犹豫的。</p>

这样一来,士兵胆气尽丧根本不服从军令,许国将领想再努力一把都办不到。</p>

吕武在后面已经没有再亲自发起冲锋。</p>

他干的是观察战场局势,指挥公族的士兵该攻击哪个地方。</p>

事实上,将领的个人武勇有利于提升本方的军心士气,可是只依靠个人武勇的将领则是绝对没有多少前途的,至多就是当把尖刀,指挥不了士兵数量太多的军队。</p>

将军该干的事情是指挥军队,真不是冲锋陷阵。</p>

公族的士兵在士气上已经恢复,甚至进入到对胜利深信不疑的程度。</p>

他们现在考虑的是该怎么去杀死更多的敌人,好在接下来的功劳评定中得到更多的赏赐。</p>

浑身上下全是鲜血的吕武,血没有一滴是他的。</p>

战甲上有着不少的碎肉和内脏,甚至还有一条断臂被卡在护肩上。</p>

两百老吕家的士兵,粗略一看并没有折损多少,他们成为三道圆圈,守护着吕武所在的建筑物。</p>

这是一栋章台。</p>

所谓的章台,其实就是将某个区域加高,上面建立“塔”一般模样的建筑物。</p>

诸夏有“塔”这个字,还是需要等佛教大肆兴起之后,要不类似的建筑物都是叫“台”。</p>

而“台”在诸夏泛指的就是一些高度较高的建筑物。</p>

吕武就站在章台的顶层,眺望着即将进入尾声的战斗。</p>

“主?”凌闷声闷气地问:“不取此处收获?”</p>

国君要让公族攻取宫城,明显就是盯着收获来的。</p>

一国宫城能得到什么收获呢?</p>

人方面,除了守军之外,就是宫女、宦官,嫔妃之类。</p>

在物品方面,会有大量的铜器,再来就是名贵的木头制品。</p>

要是调来的部队多一些,吕武怎么可能放弃收获,只是两百老吕家的士兵加入战斗,公族却有四五千人。</p>

要看国君到底还要不要脸,又或者公族的贵族会不会做人,不用吕武派出士兵参与在许国的宫城劫掠。</p>

这里毕竟是一国的宫城,一些事情还是需要顾虑一下,公族干什么会有影响,只是不会太多,换作老吕家来干就不一样了。</p>

毕竟,臣真的是臣,还是要尊重君权的。</p>

观战的那些看客,他们对晋国获取胜利已经没有任何疑问。</p>

“阴武果真悍勇!”鲁君黑肱有种大开眼界的感觉,说道:“同一军旅,阴武统率则为强军。”</p>

季孙行父偷摸着看了一眼晋君姬寿曼,压低声音说道:“君上,慎言呐!”</p>

大家都有眼睛,看了两次晋国公族拙劣的表演,等吕武上场却是另外一种结果。</p>

看破不说破,好不啦?</p>

曹君姬负刍正在问晋君姬寿曼,要对吕武怎么进行赏赐。</p>

他话讲得太直接,提到两次进攻受挫,还是等吕武出现才获得胜利,不好好奖赏吕武的话,很说不过去。</p>

其余的国君冷眼旁听。</p>

他们不喜欢曹君姬负刍,未必喜欢晋君姬寿曼,不想参与那种明显是白痴人物才会现在讲的话题。</p>

晋君姬寿曼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问士燮道:“寡人该如何奖赏阴武?”</p>

士燮沉吟了一番,答道:“身为臣工为君上效劳乃是本份。君上赏赐阴武亦是为君者应做之事。”</p>

这话一点毛病都没有。</p>

臣工为国君效劳,没有得到应得的赏赐,下一次谁干活还出死力气?</p>

栾书说道:“阴氏仅出兵两百。”</p>

国君一听不断点头。</p>

士燮看了一眼栾书,眉头轻微地皱了起来,问道:“元帅何意?”</p>

“赏赐,自是应当赏赐。”栾书笑吟吟地说:“主攻为公族,阴氏出兵寡也,得些许赏赐便是。”</p>

“寡人听闻阴武时时购买女隶?如此,宫娥尽赏赐阴武,可否?”国君觉得自己穷啊,铜器啥的肯定留下,宦官之类吕武也用不了。</p>

至于说士兵类的俘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