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晋君的肉不好吃!(1 / 2)

 正当晋军这边严阵以待的时候,先期到来的那一支楚军退了。</p>

发现楚军退却的晋军有些发懵。</p>

刚来呢!</p>

一场都还没有打过,怎么就退啦???</p>

子革在破口大骂晋人够阴险,将周边的树林砍伐了个干干净净,继续待在原地的话,晚上就只能餐风露宿了。</p>

他们还不得退后?</p>

这一退,楚军直接退到了洧(wěi)水的南岸。</p>

“当进逼!”郤至吼得那个叫慷概激昂。</p>

有些骑虎难下的栾书能怎么样?</p>

他既得意将早早将周边的树林砍伐干净,又对略施小计就将楚军先锋逼退感到满意。</p>

敌军未战先退?</p>

虽说没有造成什么人员杀伤,对敌我士气的影响还是有的。</p>

只是,他们要进逼的话,需要越过洧水。</p>

吕武得知己方将要渡过洧水进逼楚军,心里感到有点不踏实。</p>

他怕的是楚军对晋军来个半渡而击,到时候就要损失大发了!</p>

晋军的高层却一点忧虑都没有的样子。</p>

国君和自己的仪仗队牛逼哄哄地先过河,随后是中军,再来才是上军、下军和新军。</p>

半渡而击的事情并没有发生。</p>

有的只是少数楚军离得近了看热闹。</p>

过河到洧水南岸的吕武略略有些茫然。</p>

军事上能够半渡而击的机会可不常有。</p>

一旦抓住机会给敌军来个半渡而击,几乎能够奠定胜局。</p>

楚军只是默默看着晋军渡河,一点点的小动作都没有干。</p>

子革甚至还派人来问晋君姬寿曼,要不要接受楚军的帮助。</p>

这是在搞笑吗?</p>

关键并不是啊!</p>

他国的臣子对待异国的国君,心里再怎么想干掉对方,行为上彬彬有礼是必须的。</p>

这个叫尊重君权。</p>

相反,要是作为臣子对君主做出不礼貌的行为,本国的君主治罪都能治得理所当然。</p>

作为君主,他们看重的是君主不可冒犯的庄严性。</p>

臣子今天敢对他国国君龇牙,谁敢保证这个臣子哪天会不会对自己也那样?</p>

子革对晋君姬寿曼一副彬彬有礼的模样,暗地里却是派出所有能派的人手。</p>

晋人做了初一,别怪俺们做十五。</p>

周边的树林必须也伐个光秃秃啊!!!</p>

两天之后,晋军到来了。</p>

栾书得知楚军将周边的树林砍伐干净,只是笑而不语。</p>

晋军过来时,带上了充足的木材,不但扎营没困难,平时的用度也能支撑一阵子。</p>

他们这是早知道楚人顽劣,压根不给予欺负的机会。</p>

晋军很理智地在距离楚军营地的五里之外扎营,安顿下来就开始进行交战准备。</p>

</p>

魏相出去逛了一圈,回到说道:“营前乃是泥泽之地,为何在此扎营。”</p>

他们待的地方就在洧水边上。</p>

任何的河流,河滩边上肯定不会是什么好地方。</p>

要是河流不乖一些,时不时地变动河床位置,真的会让周边的环境更糟糕。</p>

魏琦说道:“此为楚军难题。”</p>

要不怎么说栾书是个老阴逼。</p>

晋军就这么驻营了,咋地?</p>

楚军想打,要么等烈日将泥沼晒硬,不然就自己去人工搞定。</p>

当然,楚军也能拔营,换到晋军的西面或西北边驻扎。</p>

总而言之,楚国那边不爽,栾书就爽了。</p>

双方在面对面的半个月内,谁都没有派人叫阵。</p>

两边忙着互派使者,能用嘴巴先搞得对方恼火,算哪边先赢了一仗。</p>

因为没有军队拼杀,多少算是相安无事。</p>

背后则是两国不断摇人。</p>

晋国当然是派人催促盟友,还给制定了什么时候必须抵达的期限。</p>

楚国一看晋军四个军团都旗号都打出来,琢磨着二十万人着实不太够,还是赶紧继续在国内调人吧。</p>

两国还在做一件相同的事情。</p>

一场两个阵营合起来几十万人的大战,不可能短时间内分出胜负,肯定是要多准备一些粮秣的。</p>

在后勤上面,晋军明显是要吃亏太多。</p>

他们的老巢距离“鄢陵”太远,补给难以及时不提,运输途中的消耗也会比较多。</p>

而“鄢陵”虽然离楚国本土也有点距离,关键是比晋国要近得多。</p>

另外,楚国什么时候在粮秣上有过困难?</p>

要是楚共王熊审发起狠,信不信能直接用粮食把南下的四个晋国军团全埋啦!</p>

大概是将近半个月后,楚共王熊审的旗号出现了。</p>

过来的队伍非常庞大,就是看上去有点乱糟糟。</p>

手头上没事的晋国贵族,要么是在军营的箭塔上观看,胆子大一些则是找个地势高的山头,注视着浩浩荡荡开来的楚军。</p>

小兵兵则是被约束,反正就是不能乱跑。</p>

来到地头的楚国贵族,他们派人出去砍伐木材,接下来得到的回报却是令他们傻眼。</p>

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