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老智家的家风?啧啧!(2 / 2)

晋国眼见就要乱起来,不乱也会内部政见不合,导致各种政令无法即时生效与执行。</p>

不管是哪一种,晋国的国力肯定会下降。</p>

在这个前提上,各个诸侯国发生龌龊,又或是摩擦不断,肯定是对晋国有利的。</p>

晋国这一次关注鲁国和齐国因为莒国生出的龌龊,实际上只因为联军在讨伐郑国,又可能会与楚国对上。</p>

要是没这件事情,晋国哪怕会调解,速度绝对不应该这么快。</p>

另外要说的是,平时晋国没少在各国事务上给自己加戏,好多次各个诸侯国发生摩擦,里面其实有晋国的操作。</p>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p>

邻国越安稳,对本国越不利,甚至会产生威胁。</p>

作为霸主国就应该时不时地给自己加戏,要不还当个什么霸主。</p>

老吕家和老魏家的部队是分别在第十五天和第八天抵达“新田”。</p>

在“新田”的贵族,他们发现城外多了两支部队,一开始是有些惊惧和懵逼的。</p>

造成这种原因是,之前郤氏搞了那么一出。</p>

他们还以为又有哪一家要搞事。</p>

稳如老狗的韩厥发现“新田”出现骚动,一方面通知各方,另一方面催促吕武和魏相赶紧动身。</p>

而事实上,各个家族派人去窥探,看到来的士兵着甲率奇高,一个个还是一身的铁甲,由着装猜测出是阴氏的武装。</p>

至于老魏家?</p>

他们跟老吕家走得近,再来是获得铁甲经销权,取货的价格要更便宜一些,列装铁甲的部队当然比其余各家更多。</p>

吕武这一次是真的下了血本。</p>

家族中的“徒”拉出来两千八百,“羡”也是训练度比较高的那一批。</p>

同时,宋彬根据吕武的命令,找到卓打开武库,给全部的士兵进行了配甲,武器也是全面使用铁质武器。</p>

临时配甲,士兵只是获得甲胄的使用权。</p>

等于说,任务完成之后,甲胄其实还是需要上交的。</p>

魏相借鉴了吕武的方式,一样给予一些精锐临时分配甲胄和武器。</p>

结果就是,集结过来“新田”的阴氏和魏氏武装,着甲率出奇的高。</p>

吕武与魏相出城,走到半道智朔追了过来。</p>

“武,朔随你而往。”智朔只是带着少量的护卫。</p>

吕武想了想点头说道:“如此,智氏再出一‘师’?”</p>

智朔听得一愣,讪讪地笑了笑,说道:“朔未得下军将之令……”</p>

那还说个毛线啊!</p>

想去混资历,也不是这么个混法的。</p>

吕武多少有些调侃意味地说:“三‘旅’亦可。”</p>

智朔却说:“若武愿予‘甲’,可也。”</p>

这是得了智罃的真传了吗?</p>

在很久以前,吕武是答应带智朔一把,也承诺会帮智朔配齐一个“旅”的装备。</p>

上一次“鄢陵之战”后,吕武处理楚军留下的粮食,智氏帮了一把。</p>

后来,智罃更是提名吕武成为下军尉。</p>

事实证明智罃绝对不愿意白帮忙,一直都在等着吕武给出回报。</p>

有来有往是一件挺好的事情。</p>

吕武考虑到智罃的信誉非常不错,说道:“一‘旅’之资,我派人回‘阴’征调。”</p>

智朔立刻眉开眼笑,说道:“如此,武所需三‘旅’,朔定然带到!”</p>

作为旁观者的魏相暗自摇头。</p>

老智家从智罃开宗起始,家风就是怎么的奇葩。</p>

作为二代的智朔有样学样,就是太过于露骨了一些,还不知道会将智氏的家风带成什么样。</p>

在智朔要一块出使这件事情上?</p>

吕武肯定是要请示韩厥的。</p>

而韩厥并没有给出什么意见,既不反对,又没有给智朔什么任命。</p>

这样的反应很符合韩厥的行事准则。</p>

开后门是绝对不会开的。</p>

事后,要是出使任务顺利的话,智罃想为智朔争取一些功劳?</p>

事不关己的情况下,韩厥估计也不会反对。</p>

因为国君不在“新田”,吕武的出使在规格上也就存在问题。</p>

正式的出使,需要携带国书,还有来自国君赐下的“节”。</p>

韩厥已经派人紧急南下。</p>

获得了国书以及“节”的队伍,他们会快马加鞭地与吕武进行会合。</p>

他们只去齐国,直接走本国路线即可。</p>

路线是走晋国的北疆,也就是河北区域。</p>

这一次出使,要去的地方叫“蒙(蒙阴)”,也就是三个国家的国境交界处。</p>

这样一来走河北就有些不合适了。</p>

吕武选定的路线是穿过卫国,再借道曹国,进入鲁国境内,停在鲁国都城曲阜西北侧的郯(tán),等待国书与“节”到手。</p>

而这一次,他并不打算浪费太多的时间。</p>

这样的话,他就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及早地解决鲁国和齐国的争端。</p>

比较困难的是韩厥授权有限,却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平息。</p>

抵达之前,吕武需要与魏相商议出一个能解决事情的策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