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大明宫后宫(1)(2 / 2)

诗意的情感 纪实 2569 字 2019-06-06

我曾无数次地从太液池旁边走过,试图想像着大明宫后宫的情景。因为皇城后宫总是一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与皇帝跟臣子们在一起正经八百的工作关系和君臣关系相比,皇帝与嫔妃们的生活似乎更能引人入胜的,并常常决定着一个朝代的安危盛衰。可是,我的想像力不够丰富,我只能想像小说中的情景,却无法想像出历史的原貌。

那天,我专门去看了一下唐朝大明宫的模型图。这个模型图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中心位置。这个模型我过去曾看过好几次,可是,我只是走马观花,随便地看了一眼就过去了。因为我觉得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屋子、小亭子、小回廊和小宫殿对我来说实在是乏味。可是,当我想了解它时,才发现它确实重要。我又重新地把那个模型细细地看了一遍,并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所以,当我再次从太液池旁走过时,仿佛重新看到了唐朝大明宫后宫的那些繁华胜景。

大明宫是唐王朝开始、兴衰和结束的见证,和每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会引发另一些重大事件一样,说起大明宫,就不能不讲一下玄武门之变。

据史载,说在玄武门事件前的两三天里,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请李世民饮酒,将鸩毒放入酒中。李世民饮后“心中暴痛,吐血数升”,于是,双方便结下了世仇和死结。但据有些历史学家分析,这纯属虚构。因为饮鸩酒者没有能生还的,况且两天后,李世民便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并与两兄弟进行生死火拼。实事是,太原起兵主要是晋阳令刘文静联络裴寂与李世民,协助李渊起兵反隋。而且整个征战也主要是李世民率部打下的。李渊只是走了个过场。天下未定时,李渊曾许愿立李世民为太子。可是,天下平定之后,李渊当上了皇帝,发现秦王李世民广结豪杰,军权在握,且势力强盛,有篡谋之意,便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从617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但全国的割据势力还有许多。兰州有薛举,洛阳有王世充,河北有窦建德,山西以北有刘武周,长江以南还有萧铣等。天下最后的归属,谁也说不准。所以,这段时间,李世民率部东征西伐,浴血奋战,活捉了窦建德,制服了王世充,被父亲奉为“天策上将”,也就是军中的最高职位,几乎统领全国的军事大权。而且,秦王世民作为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就是事实上的军事经济政治管理人,也成为唯一拥有实际领土的亲王。可是,他真正想得到了是太子之位。李世民因父亲没有兑现原先的承诺,不服太子李建成,想与他争夺太子之位,所以,李建成便以太子的身份联合四弟李元吉共同对付李世民。为了抗衡东宫的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开设文学馆以招揽人才,积蓄势力。此时分别以太子建成、秦王世民、齐王元吉为中心的政治势力体系已经形成。太子与秦王、齐王同时掌握了一定的兵权,为日后政局的不稳埋下了隐患。其中尤以齐王元吉的实力远不及太子建成和秦王世民,基于此齐王元吉开始和太子建成结成同盟。他认为只要搞掉了李世民,再对付太子李建成就会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