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尘封往事(二)(1 / 2)

 早在上世纪7o年代至9o年代,中南边境云楠段埋设约13o万余枚地雷、48万余枚()各类爆炸物,形成大小不等、断续分布的161个混乱雷场,面积约289平方公里。

雷的种类多,密度大,这是中南边境扫雷面临的困难之一,因为不同种类的地雷引原理不一样,排爆手段也不同。

这些由多型号地雷组成的混合型雷场,就是现在来说,也让这些排雷的工兵颇为头疼,虽然说南越的地雷大多是自己制造的,杀伤力很大,不容易控制,很多地雷到现在为止都有一种“棺材雷”的称号。

它们或深埋地下,或藏在石缝里,或掩于溪边,甚至还被挂在树上,而且那段时间,由于战争的激烈,地形的变化很是迅,今天小土坡,明天就是平地,今天小坑,明天就被填平了,这个时候,雷区其实只是大部分的地雷存在的区域,因为很多地雷早就已经遁形了。

由于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原因,不仅地雷本身的性能生了改变,埋设的位置也向深层移动,甚至被植被根须包裹,排雷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增大。

这些“会跑的地雷”在排雷工兵挖开浮土层的时候,常见的情况往往都是,手持探雷针上前一探,就会大吃一惊:因为就在刚刚炸开浮土的地方,下面一层一层地累积了几十颗地雷。

这些地雷在剧烈的战斗下,还不一定会被引爆,先是掩埋,再是被雨水冲刷,紧接着一枚枚地雷顺着山沟随水流而下,如果恰巧有一块大岩石横亘水沟之中,像把筛子一样,把一枚枚地雷拦了下来,这样日积月累,最终堆积成密密麻麻的“地雷山”。

这样的情况,先不说当年为了行军,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除雷,现在十多年接近二十年过去了,中国政府先后组织好几次大型的排雷,把口岸、通道和生产生活区、耕作地的雷场大致排除干净了,但是再检查的过程中,却有再次很是震惊的现部分在新勘测出来的地区中,仍存在地雷和其他爆炸物。

在中南战争中,云楠段就有48片雷区、95个雷场,涉及面积七十多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的估计,这些雷场中约有地雷47万余枚、其它爆炸物157万余枚。

就算是现在这高科技为主导的社会,由于雷区地势相对复杂,大部分工作还需要人工完成。

虽然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排雷作业本身的风险,除采取人工搜排、火箭弹爆破扫雷、扫雷弹爆破排雷、纵火毁雷等传统排雷方式外,还尽其所能的采取机械扫雷和机器人排雷等科技手段,可防护服、小铁锹、小剪刀、小红旗、探雷针、金属双频探雷器,依然是常见的扫雷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