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暰
君不见,当年孙吴时,朝堂上有名有姓的重臣,尤其是文官,哪个不是出身三吴世家?
顾家的顾雍、张家的张昭,可都是位极人臣了的。
所以杜英显然对于吴郡世家会不会配合关中新政的实施有所疑虑。
唉······顾昌在心中叹息一声,荆州那边是大司马求着本地世家能够给予支持,而到了他这里,变成他求着杜都督能够垂青。
怎么世家和世家的差距就那么大呢?
等不到杜英的声音,顾昌便咬了咬牙,开口说道:
“吴郡上下,和关中已有往来,对于关中新政之清风,仰慕久矣,思古之王化,无外乎于此。
余身为建康令,本就有教化百姓、选拔贤能之责,然上任以来,时常感慨乱世之流离,以使无数经典付之一炬,以使无数百姓不得安宁,以使无数欲从圣人之学派、循圣人之学说的年轻俊杰不得其法、不得门入。
而得知都督于关中开设书院,选贤举能、有教无类,无论使我百姓重沐王化,还是令氐羌蛮夷得学礼仪,都为千古扬名之壮举,都为于这混沌乱世重开教育之先声,都为在这崩坏时节重遵礼乐之清音!”
杜英震惊的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男子,下意识的说道:
“顾兄,你高考语文作文分数不低吧?怎么排比句用的这么熟练?”
顾昌:???
杜英也就是和他开个玩笑,没指望着他能听懂,当下随口解释道:
“如此提振士气之言,若是放在关中书院的招生考试中,想来也是能拔得头筹的。”
顾昌:!!!
我一个堂堂建康令、顾家少家主,自幼熟读经史,又曾掌管地方,去参加一个书院的招生选拔,如果拿不到第一就太丢人了吧?
“顾兄不服气?”杜英看着瞪大眼睛,不再口若悬河的顾昌,笑道,“那等会儿余可以给顾兄一份考卷,顾兄去写一下,想来顾兄也不会仰仗他人之助,独自完成的。”
顾昌矜持的点了点头。
虽然杜英的话不中听,但是至少他开口了。
卑微的顾家少家主可不想自己口若悬河半天,杜英无动于衷,直接送客。
开口了,而且还能说些这般无关紧要的事,那就说明事儿能成!
“所以顾兄刚刚废话那么多,想说什么?”杜英没好气的问道,“余不是来听顾兄歌功颂德的。”
顾昌也是老脸一红,若不是有求于你,我何至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