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风陵渡(2 / 2)

可是,河东太守听闻此事,害怕这伙难民会如同昔日黄巾党一样,非但见死不救,居然派出兵马前来驱赶,借机欺压百姓,打死打伤百姓上万人。最终jī起民愤,百姓公推皇甫坚寿、朱皓二人为主,皇甫坚寿、朱皓二人劝降了河东太守派来的兵将,并且游说他们一起反攻太守府。再杀掉河东太守之后,皇甫坚寿、朱皓二人打开官仓,开仓放粮,占据了河东郡城安邑。

此后,皇甫坚寿、朱皓便带领落难的近百万洛阳百姓占据了河东郡黄河以北,涑水河以南的狭长地带,并精练士卒,自成一派。

华夏国还未正式建国前,高飞曾经派并州刺史韩猛率军攻打河东郡,韩猛来势汹汹,一路上所向披靡,只用了半个月,便攻克了安邑城,皇甫坚寿、朱皓率领残部逃入雷山至风陵渡一带,落草为寇。

由于皇甫坚寿、朱皓深得民心,所以百姓渐渐依附,逐渐死灰复燃,夺取了蒲坂。韩猛曾经亲自带兵围剿,皇甫坚寿、朱皓二人和韩猛玩起了游击战,韩猛大军到时,他们就躲进了雷山,等韩猛一走,他们又出兵占领了蒲坂,反复数次,竟然把韩猛拖得一塌糊涂,加上当时临近严冬,不宜行军,所以暂时便没有了动静,一直延续到现在。

至于皇甫坚寿和朱皓的来历,艄公也是一知半解,也并不知情,所以高飞也就不再问,怕引起怀疑。

抵达北岸后,高飞给了艄公双倍的钱,从船舱里背起还在难受着的司马懿便走了。

走了约莫两里路,高飞在一块岩石上将司马懿给放了下来,用携带的水灌给司马懿喝,然后又给司马懿rou了rouxiong口,这才算缓解了司马懿的眩晕。

“师父……我真是没用,每次坐船都吐得不成样子……”司马懿道。

“南船北马,你还xiao,以后坐的多了就不晕船了,把这个给吃了,这是从蓟城带来的,是张仲景炼制的丹yao,有调气活血的作用。”高飞从背囊中拿出了一粒yao丸,塞到了司马懿的手里。

司马懿想都没想,直接把yao丸给塞进了嘴里,拿出水囊就着水一口便喝了下去。

过了没多大会儿,司马懿的脸上渐渐恢复了正常,气sè也好了很多,这才跟着高飞重新上路。

这一条道,都是山路,按照地理来划分的话,高飞和司马懿应该是行走在中条山的边缘地带,道路狭窄崎岖,路上更是没有一个行人。两个人一前一后,继续向西走着。

傍晚的时候,两个人碰到了一个骡队,骡子上驮着各种各样的货物,停靠在路边休息。高飞和司马懿走了大半天的路,也都累了,决定买两匹骡子骑着。付完钱后,两个人翻身骑上了骡子,继续向前走,也轻快了许多。

奔出十里地后,天sè便黑了,两个人就停了下来,在路边升起一堆篝火,在外面1ù宿一晚。

第二天的时候,天还没有亮,两个人便骑着骡子继续赶路,终于在拂晓的时候,抵达了风陵。

风陵,神话传说中女娲氏之墓,位于潼关古城东门外黄河北岸河滩,风陵处的渡口叫“风陵渡”。

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jiao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

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正因为风陵渡的其特殊位置,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此时的风陵渡可谓是鱼龙hún杂的地方,这里既没有华夏国的势力,也没有秦国的势力,而是被一伙不知名的山匪给控制着。

拂晓时分,沉睡的黄河刚刚苏醒,岸上树影依稀可辨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就熙熙攘攘地朝风陵渡集结了。

推车的,骑马的,赶牲口的,荷担的,负囊的……接踵而来。有的赶路,有的候渡,有的则已经坐在船头泛舟中流。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灯闪烁。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侧耳倾听,哗哗的水声,吱吱的橹声,高亢的号子声,顾客的呼喊声,鸟声,钟声,汇成一片,古渡两岸回dang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jiao响曲。

高飞第一次来到这里,没想到兵家必争之地的风陵渡,俨然成为了一派商贾之地,两岸船只不断,客商云集,风陵渡一带数里的路旁都摆满了摊位,叫卖声络绎不绝。

他骑在骡子的背上,缓缓地走向了渡口,沿途所见到的景象,让他大开眼界,心中暗想道:“没有亲眼所见,还真是难以相信,被山匪控制着的风陵渡竟然会如此的热闹。”

比邻渡口时,突然从两边冲出来了几个手持兵刃穿着一身劲装外面披着铁甲的壮汉,直接拦住了高飞和司马懿的去路,一个头目打量了高飞和司马懿一眼,便问道:“你们两个,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