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平安城格勒战役的历史性意义(2 / 2)

饭后,江桥悄然下楼散步,仔细回忆了前世此次事件的案例,前世力能电池厂虽然改制失败是由于既得利益者作祟,但失败原因表面上还是由于在职员工安置不妥当造成的,事后专家组检查组也做出来失败原因分析,大致从五个方面出发。

一、改制参与方地位平等——成败的思想原因。

二、改制政策是否合理化——成败的直接原因。

三、郭家、企业、职工利益是否平和——成败的根本原因。

四、改制程序是否遵循规范——成败的重要原因。

五、改制过程是否重视——成败的间接原因。

而力能电池改制案中,到现在为止,由于江桥的介入,基本做到了一、二、四、五点。而前世这五点全部都没做到,尤以第五点产生的后果最为严重。职工造反,国家级新闻关注这两个重要因素,加之由于前期工作进行良好,陈仕奇就没有过多关注,也就导致了他最后黯然下台的结局,原本前途光明的政途随之寂灭。

而江州班子也被上面点名批评,这一退,整个江州经济倒退了一大步,刚刚落户的江州电子信息学院也由于各方面因素最后沦为一所末流的职业学校,原本它是可以为湘南省,乃至全国培养一大批互联网IT业人才的。

那我们就说说第三点,郭家、企业、职工利益是否平衡,这也是改制成败的根本原因,很明显,不合理。

从理论上讲,陈仕奇为首的改制工作组代表郭家利益,以1200资金以及部分技术的企业的投资方江州奇领科技公司(私企)以及力能工厂代表企业利益,工厂的上千职工代表个人利益。

改制工作组希望厂子再红火起来,成为江州市纳税大户,那样投资方和工厂才有回报,职工利益才能保证。但事实上,长远和短期,郭家和投资方、工厂、职工这几方阵营都存在利益冲突。有时这两方平和了,但另外又不平衡。

工作组认为,企业改制必须统筹规划,资产收入源自郭家,用于郭家,要考虑其他困难国企工资的支付;要考虑力能过去已经退休职工也没得到补偿;要考虑合作对象的全面比较;合作方认为,按照文件实施有利于资金安排,能将职工一次性安置分布完成是他们最愿意见到的;不能将厂办成人人持股的全民企业;股东要有重视,从而将内外环境,领导模式,分配制度,信息反馈等等一一考虑,合理化……后面就不“写”了,太多了。

现在好办多了,没了关农海这颗老鼠屎,工作组那边大概也让陈仕奇给清洗了遍。现在问题就在股权问题。

合作方那边想全下岗再招,那样一点遗留问题都没有,但他们又不舍得花钱让职工安心下岗,想得太舒服了。

其实也好办,不愿意再上班的职工可以买断工龄,愿意上班的再缴纳一定的保证金,这样也避免他们出工不处力的消极心思,也给了投资方一个态度,保证金正好抵消了买断职工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压力。

另外厂里职工包括领导职位的人都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观念里,认为国企就是铁饭碗,这也造就了他们心理上的懒惰,不思进取,所以领导层面也要大换血。

现在没出事只是因为进厂的工作小组压制着,灯小组人员撤了以后,江桥敢打包票,厂里的这群大爷肯定不会听投资方的话。

所以轮番竞岗是必然的,甚至职工也是一样,等到把领导弱化、干部消极、管理不当等等不稳因素去除后,厂子再起不来就说不过去了。

旧规矩终究要被现代化管理所淘汰,这是历史进程必然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