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智伏孙资(1 / 2)

 张瑞会允许世家大族把控郡县?</p>

且不提孟县正在推广教化,适龄儿童全要去学院读书。识文断字之人与日增多。</p>

仅在考卷上就有太多文章可做。</p>

世家大族善文章、经义,张瑞便侧重数算、律法。</p>

同台竞技,世家子弟便不一定比得上商贾之家和胥吏子弟。</p>

当着王氏众人的面,张瑞当然不会直言其中隐情,在张瑞的描述下,科考取士远胜于察举制度。</p>

至少对王氏这种世家大族,有百利而无一害。</p>

取士之多,远非察举制可相提并论。</p>

如今王氏便面临着两种选择。</p>

其一是顽抗到底。如今太原已被隔绝成一座孤岛,四面尽是叛贼环绕。无论输赢,王氏族人死伤惨重已是必然。</p>

其二则是与孟县贼子妥协,尽管要遵其法令,多纳赋税,但族人亦可高居郡县。</p>

其实这并不难抉择,而让王氏迟迟无法下定决心的重要原因便是张瑞黑山贼之名。</p>

于是张瑞决定加大筹码,说道:“如今汉室失德,天下烽烟四起,群雄逐鹿,谁人问鼎天下,犹未可知。某亦不强求王氏举族归附。”</p>

</p>

“王氏俊杰,愿为汉室忠臣者,太原境内可随意去留,某绝不阻拦。愿效力孟县者,某亦不吝太守、县令之职。”</p>

“某所求者唯一!某麾下大军于王氏秋毫无犯,王氏亦不可于祁县暗中掣肘。一切皆依法度。王公意下如何?”</p>

王泽沉思良久。</p>

若依贼子之言,便是默认了贼子统治祁县之事。王氏再不得与豪强相连,聚众自保。且日后缴纳赋税连番数倍。</p>

有利之处在于,王氏可免于兵戈,族中大量子弟可出仕郡县,身居高位,一展抱负。</p>

若是拒绝,贼众朝发夕至,王氏族人死伤不知凡几。</p>

如此大事,王泽委实不能速断,便请张瑞稍后,他与一众族老商议一番。</p>

张瑞自无不允。待一众族人离去后,便找到王昶,问道:“依君之见,王氏宗族会如何决断。”</p>

王昶笑着回道:“将军此举如推恩令故事。”</p>

二人相视一笑。</p>

相比于阴谋诡计,张瑞还是喜欢这种堂堂正正的阳谋。走得便是霸道路线,让对方根本无法拒绝。</p>

即便王泽不希望有从贼之名,宗族里大部分未尝出仕的族人亦会逼迫他接受张瑞的条件。</p>

随后张瑞继续对王昶问道:“君可有意出仕,为某治一二郡县?”</p>

王昶停顿了片刻,问道:“敢问将军全据太原以后意欲如何?”</p>

这是良禽择木而栖?君择臣,臣亦择君?</p>

张瑞一笑,说道:“北驱胡虏,南占河东。广积粮草,救济斯民。以待天下之变。”</p>

“以待天下之变?”王昶不理解张瑞哪来的如此信心。</p>

张瑞一笑,并未详谈。</p>

外戚、宦官之争已历数朝,谁能想到这次他们会同归于尽,最终朝政落于军阀董卓之手。</p>

沉默有时远比夸夸而谈更容易令人信服。</p>

见张瑞一副珠玑在握的从容模样,王昶便信了三分。</p>

沉思了片刻,说道:“若如此,昶愿与将军试观天下之变。”</p>

此时王泽亦率一众族人回到堂内。</p>

看得出他们的密谈不慎愉快,王泽的至今余怒未消。</p>

但面对张瑞还是保持住了克制,语气平和的说道:“吾王氏诗书世家。将军欲取祁县,吾等只能两不相帮。亦请将军信守承诺,勿要伤害祁县百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