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六章 你偷茶树我偷羊(五千字求票!)(1 / 2)

 伊尔库茨克被蒙古人还有华商称为厄尔口城。位于月湖的西南侧,昂噶拉河注入月湖的河口南岸。</p>

其南部是布里亚岭,从厄尔口城向南,在月湖和布里亚领之间有有一道宽敞的通道可以到达大湖以东地区。</p>

骑二旅按照黑龙军区司令部的命令没有与沙俄人进行接战。</p>

林威并非是害怕滕子全他们吃亏。而是没有必要与沙俄人开战那么早。</p>

之前几次与沙俄的战斗经验已经证明,在远东黑龙地区和沙俄人开战。</p>

大家都面临着补给上的压力。</p>

那么就是说越靠近自己的后方就越对己方有利。</p>

当前复兴军黑龙军区在最西边的军事据点就是月湖东岸的乌兰乌德。</p>

在这里乌兰乌德、赤塔、尼布楚城行成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链。</p>

再到东边的黑龙城、伯力城、庙街城,基本上形成一条横向的城市带雏形。</p>

城市的分布基本上和黑龙江的流向重合。</p>

这条线路通过水路、陆路联通。</p>

以尼布楚城为后方的后勤基地。</p>

物资通过黑龙江源源不断地运到尼布楚城,在这里囤积起来。</p>

以尼布楚为中心,沿着大兴安岭西麓形成了一块南北走向的重要的农牧业区。</p>

这里有大量的国属农场、牧场。</p>

当初被滕子全一路席卷带到这里的牧民有的被招进了游骑兵的队伍,成为了职业的军人。剩下的被分成一个个畜牧小队,分管这牧群。</p>

今年华夏政府更是对这里进行了规划,建立了一个个国营的牧场。</p>

他们结束了游牧的生活。开始了在牧场的定居生活。</p>

因为这里受到月湖的影响,年降雨量比较充沛。可以推广种植优质的牧草。所以适合建设永久的牧场。</p>

五月份,天气变暖之后,牧民们就已经在技术人员的知道下开始大面积地播撒草种。</p>

同时在牧场内放牧。</p>

等到秋天的时候,他们会对这些种植的牧草进行收割打包,这样他们就无需再进行转场。</p>

相应的他们也不用再住在帐篷里。华夏政府帮助他们建造定居点,一座座土木结构的小屋拔地而起。</p>

我们也可以跟汉人一般住在房子里,在厨房里做饭。冬天睡到温暖的土炕上。</p>

牧民也不再需要捡拾牛粪,收集木柴作为燃料。</p>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方便的蜂窝煤。黑龙省的煤矿资源丰富。</p>

在每个地区都有制作蜂窝煤的作坊。煤矿更是普遍的分布在黑龙地区。</p>

那些牲畜的粪便就可以归还到草场之上,用来改善草场的土壤结构。</p>

这种农牧结合的经营方式,让牧民们能够改善自己的营养结构,他们也以粮食和奶制品为主要的食物。</p>

牧民们有了大量的谷物作为食物来源。牧场可以养殖更多的牛马以及产出羊毛的绵羊。</p>

牛马可以输出给东边甚至是南方,作为驮马、耕牛使用。</p>

羊毛可以促进毛纺织业的发展。</p>

牛奶可以送到牧场的作坊做成奶粉,卖到南方去。华夏的婴儿成活率将会进一步提高。</p>

当前世界上的毛纺织业还是英国人的天下。</p>

优质的绵羊全都掌握在英国人的手中。</p>

相比起来,华夏本土的山羊品种无论是产毛量还是产肉量都存在很大的不足。</p>

就如同英国人一直试图从中国引进桑蚕、茶树。</p>

之前复兴军已经在厦门查获了一起私自倒卖茶树苗的案件。</p>

虽然没有抓到购买的商人,但是对倒卖茶树的华商除以重刑,当事人被判处死刑,甚至连其家人都被流放到了远东。</p>

</p>

董书恒知道中国茶叶出口的衰败就是因为茶树被引种到了印度地区。</p>

印度的耕地、丘陵山地极多,且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茶树的种植。</p>

一旦英国人在印度建立了茶树的种植园,那么中国茶农必然竞争不过人家。</p>

英国人的种植园里可以压榨殖民地的印度人,加上离西方的距离更近,成本相比于华夏的茶叶要低得多。</p>

董书恒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p>

从他刚开始控制出口渠道开始就注意查探茶树的偷运出口。</p>

为了防止洋人进入内地偷取茶树苗。</p>

华夏政府还规定了洋人只能够在开放口岸的自贸区活动。</p>

如果要进入内地活动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p>

在上海、宁波、福建、厦门、广州这五个开放的口岸,无论原来有没有租界,华夏政府都划定了专门的区域给洋人进行贸易交流活动。</p>

但是这些区域都有海关进行严格的监控。</p>

华夏政府建立之后,虽然没有动这些开放口岸,但是海关的监管力度却是比以前更加严格了。</p>

而且现在几大海关都有自己的武装巡逻队,配备了蒸汽炮艇,虽然比不上洋人的军舰,但是对商船的临检能力却比以前强了很多。</p>

严格的管控措施也让鸦片的走私难上加难。</p>

所以最近英国公使包令一直嚷着要见董书恒,却是被董书恒以各种方式给拖延下来了。</p>

英国对华的政策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p>

他们在重新审视,没了清廷之后,如何展开与华夏政府之间的关系。</p>

包令现在就在做一项评估,华夏政府的建立对于大英帝国在东方的利益究竟是利是弊。</p>

董书恒也知道躲是躲不掉的,华夏想要崛起,以后必然要和大英帝国争夺在东方的话语权。</p>

原来让度的那些利益很多都将成为过去。</p>

就如同现在董书恒不可能默许鸦片的输入。</p>

原来董书恒通过进口机械、船舶等物品来平衡双方之间的贸易差额也不是长久的。</p>

随着华夏自己的工业体系建立之后,这种进口活动会越来越少。</p>

在高邮的八艘护卫舰已经基本完工。</p>

董书恒已经在辽宁的宁海,也就是后世的大连,秘密地建造一座更大的造船厂。这里将会建造三千吨以上的驱逐舰,甚至是以后建造万吨的巡洋舰。</p>

有了之前八艘江河级护卫舰的技术积累,再加上华夏跟普鲁士合作建造的四艘铁甲舰的技术积累。</p>

现在华夏这边已经有能力建造三千吨以上的大型舰只了。</p>

很快华夏就将拥有和英国人在远东叫板的本钱了。</p>

董书恒不想跟英法交战,但是冲突又不可避免。也许打上一仗,秀一秀肌肉,双方再坐下来好好谈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

当然这只是对未来的猜测。</p>

此时的多瑙河上一支船队正在离开维也纳。</p>

约瑟夫派到中国的使团出发了。王韬和奥地利的外交大臣鲍尔一同目送船队离开。</p>

船队的主体是两艘奥地利的风帆护卫舰。</p>

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奥地利要正式开启和华夏之间的外交关系。</p>

奥地利并没有什么海军,他们的船队要出海必须要通过多瑙河口进入黑海。</p>

跟随这个船队离开的还有两艘华夏的商船。</p>

此时商船之上除了一些招募的欧洲技术移民之外,还有华夏在欧洲购买的一些设备。</p>

这些东西中有很多都是徐寿购买的电器生产设备。</p>

在船舶的底仓中,此时如果靠近的话就能够听到一些轻微的“咩咩”声。</p>

是的,船底下藏着一些可爱的小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