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六章 东行记(1 / 2)

 那些庄园主提出的条件,东华自然是不会答应的。</p>

就在今年的上半年,战火就被那些东部平原的庄园主挑起来了。</p>

对于印第安人以及华人,这些庄园主根本就不放在心上。</p>

在他们心目中,这些黄种人都是被征服的对象,他们只配做苦力。</p>

那些山东边的白人庄园主并不知道东华的虚实,以为他们与印第安人一般羸弱。</p>

于是,这些人派出了几百人的武装分子扮作盗匪袭击了东华的一处农场。</p>

但是这几百人却是有去无回。</p>

这么点人还不够东华下面的一个农场消化的呢。</p>

因为土地都是连成片的,这里的农场都是超大型农场。</p>

每一座农场都至少有几千名工人。其中民兵的数量就占到了一半以上。</p>

李大鑫就是东华公司新乡农场的一名作业区的主任,同时也是所在作业区的民兵队长。</p>

他是很早以前淮海公司在福建招募的劳工。</p>

被招募之后,他们在台湾岛上的南洋水师基地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军训。</p>

他只记得,这个一个多月中,他们每年都能够吃到肉。</p>

不是当时的淮海军多有钱,而是这些人普遍身体都比较瘦弱。</p>

毕竟愿意应征出海的都是在家里吃不饱饭,活不下去的苦哈哈。</p>

咱们华夏老百姓,在老家能够吃饱饭的,一般都不会愿意背井离乡的。</p>

所以这些要送到南美洲的移民全部都要先养好身体,才能够出海。</p>

那些贩卖猪仔的洋人才不会管这些。所以每趟旅途下来,都会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劳工死在路上。</p>

洋人们也只会将这些死去的劳工看成是一种商品损耗,最后卖出去的时候,这些损耗会计入成本。</p>

淮海公司自然不能这么做,这些都是同胞,每一个人都传播华夏文明的种子。</p>

淮海军这一个月的训练不仅仅是要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战斗技能。最主要的就是要帮他们把身体养好。</p>

李大鑫跟着很多与他一般被招募来汉子一起训练。</p>

他学会了使用火枪,学会了常用的军中口令,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战阵。</p>

充足的伙食也让他的身体变的更加强壮。</p>

实际上大家的底子都很好,毕竟饿肚子的庄稼汉没有几个是真的懒汉。</p>

长期的劳动早就磨练了他们的身体。</p>

只是总是吃不饱饭,让他们的身体产生了亏空了而已。</p>

大鑫是福建延平府人,家中有兄弟五人,他在家中排行老大。</p>

一家人只佃种十五土地,每年还要给地主交五成的租子,剩下的粮食根本就不够一家子人吃的。</p>

还好家长老大、老二和老三都已经长成壮劳力了,可以出去扛活养活自己。</p>

那时候淮海军还窝在江苏一地。根本管不到福建地方上的民生。</p>

大鑫常会带着老二老三到海边帮人家扛活。所以知道有很多活不下去的人会到厦门去将自己卖身为劳工。</p>

据说不仅仅可以一次性得到好几两银子的卖身钱,到海外还能够赚到大笔的工钱。</p>

那时候,因为淮海军的惩治行动,那些借输出华工之名贩卖猪仔的洋人都销声匿迹。</p>

淮海公司已经取代了那些洋人,他们专门安排人在的福建招募劳工,或是送到南洋的农场,或是送到海外去。</p>

原本大鑫是准备将自己卖身给洋人做劳工的。没想他将自己卖给了淮海军。</p>

如果是早上半年,李大鑫就会成为一个猪仔了。</p>

但是,命运弄人,他成了复兴军的海外劳工。</p>

按照那时候淮海军定下的规矩,去南洋的农场移民一次性给三两的安家银子,去秘鲁的则一次性给五两银子。</p>

这些出去的劳动都被要求一定时间之内不能私自回来。但是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工资给汇回来。</p>

李大鑫自然是选择去秘鲁了,毕竟多了五两银子呢。</p>

一起跟他去秘鲁的还有老三李三炮。</p>

至于老二被李大鑫打发回家将银子给送回去。</p>

在台湾训练的这一个月,虽然辛苦,但却是李大鑫过的最开心的日子。</p>

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米饭管够,每顿还能吃到肉,而且是每天都能吃到。</p>

虽然吃的大部分是鱼肉,而大鑫觉得肥猪肉才是最好吃的。</p>

不过,农家汉子不挑食,能吃饱饭就已经够幸福的了。</p>

一个月的时间一到,来了好几艘大海船。</p>

福建的汉子都是看过海船的,这没什么稀罕的。</p>

大家领了自己的东西,几身可以换洗的衣服,吃饭的饭盆,一个水壶,还有一个小竹筒,这个竹筒说是晕船的时候用的。</p>

大鑫觉得他用不着这玩意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