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王桓之辩(2 / 2)

晋血 斗篷客 3586 字 2019-08-15

所谓的玄学就是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三本书为基础发展出来的一种哲学体系,在后世很受人关注,尤其是贵无论更是引人注目,很被人推崇。

魏晋时期正是玄学兴盛时期,这个何越知道,但是他不解的是今晚是何府的晚宴,八家士族齐聚一堂应该是尽量表现自己的时候。可是令他诧异的是这两个人居然用这样的办法来吸引别人的眼球。

在自己熟悉的那个世界里,于公众场合讨论这种问题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事情,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没有上进心。就算是要讨论也应该跟一些说得来的人在小圈子里讨论这些人生议题。

王宜风见身边的人越来越多,背负双手,微微扬起自己的头颅,十分高傲地道:“万物俱生于无,故无为本,有为末,无为体,有为用,治国之道应崇本息末,效法自然。如汉初之时,休养生息,与民便利,则国力自强。”

“哼,此言不过为无知者拾人牙慧之说。”桓效冷哼了一声道:“万物非生于无,万物变化错综复杂,虽受外物影响,然则各依其性,总有迹可循。万物自生而非生于无。若治国之道崇尚自然,以无为为君,以无言为教,必然礼乐败坏而纲常崩溃。国无名教而人不知善恶,国无赏罚而民不识进退。善无赏则无以劝善,恶不罚则无以惩恶。善者隐匿不出,恶者肆无忌惮,国将不国,何来国富民强?”

“六经为太阳,不学为长夜,不以六经以为准,不以周孔为关键,越名教、除礼法,恢复人之自然性情。上善如水,我王家虽不掌朝政大权,而家族兴旺岂是名教所致?”王宜风两眼望天,神情倨傲。

虽然王宜风的样子让何越看着就不爽,不过他还是挺认可王宜风的话,越名教、除礼法,不让人以宗教学术为幌子集权于一身对他人任意剥削压迫。他十分诧异,在这样的封建时代,以儒家为根本的时期,居然还有一种对抗儒教,类似西方自由论的学说。这让他对这个神情倨傲的富家子弟不禁刮目相看。

“哼,家国处于危难之间,尚且崇尚自然,不思积极进取。终日饮酒于青楼楚馆,与娼妓为伍,以虚无为论调,座谈高雅,却不想北方已沦落于胡人之手,挽族人于嗷嗷,救百姓于涂炭。与家国有何益?”

桓效的话让何越目瞪口呆,他实在想不到两人的激辩居然会说到了国家的高度,而且这个桓效的话虽然有些强词夺理,不合辩论的议题,但是他的好处毋庸置疑。

历史也证明过,自由虽然可以让个人得到一定的权力,但是却会将一大群人变成散沙一盘,无论做什么大事都要经过反复论证,即使是明知有益的事情也有迁延时日说服大多数人,其效率可想而知。就一个国家来说,那样的高雅论调确实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王宜风和桓效继续争辩着,他们的争辩也让何越结结实实地见识了一番大族豪门之间的辩论,这种纯粹是语言上的争论让他感觉大族豪门虽然如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大多数人的身上,但是他们培养出来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确实有一般人所不能具备的涵养。

听了一阵之后,梁津拉着何越离开了人群。何越朝梁津问道:“怎么了?难道你不觉得他们的辩论非常精彩吗?虽然是学术上的辩论但是却是相关政治跟国家……”

梁津摇头苦笑道:“虽然我跟贵族门阀接触不多,但是这样的陈腔滥调已经都听得厌烦了。而且他们的辩论跟国家前途毫无关系。”

“怎么说?”

“他们只是在努力地展现自己家族的核心思想,虽然跟政治有关,但是却跟底层的百姓一点关系都没有。王家崇山虚无,好清谈,常携名妓共游山水,风花雪月之事自然拿手在行。为了在百姓中扩大影响力,当然要拿出清流之品,高贵之象,说白了还是要扩张地盘。什么虚无之道根本就是骗人的东西,平民百姓要个两餐一宿尚且不能,哪有空管他虚无不虚无。”

“原来如此。”何越恍然大悟,接着问道:“那桓家又是为什么?看来他们也不是真的想要驱逐胡虏。”

梁津哑然失笑道:“这不是废话吗?要他们驱逐胡虏恐怕要几百年后,桓家自上代家主桓温起便掌握国家大权,他们之所以崇仰名教不过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找工具罢了。他们桓家人虽然口口声声北方北方,北方不过是他们夺权的借口。桓温三次北伐真正的目的并不是驱逐胡虏,而是为了集中军权,若不是当年有谢安反对,桓温早就篡位登基了。家国……呵呵,在他们这些豪门贵族的心中,家族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才称家国。”

“那他们现在……”

“向其他家族的人炫耀自己家族的核心思想,王家是崇尚虚无的领头羊,虽然不掌政权,但是地方势力非常强大,桓家是推崇儒教的主力军,一心想扩大家族的势力,现任家主桓玄更是想完成他父亲的遗愿。所以才搬出礼乐来。”

梁津这番话点醒了犹如梦中的何越,让他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治国之道都是虚假的,也没有哪种好或者不好,关键是哪种更加实用。这些世家门阀正利用这种学术来获取更大的家族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