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这个问题,蔡邕就免不了地担忧,他当然不知道一切都是凌巴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当然刘宏本身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了,没有凌巴一样会是这个结果。</p>
想到了孔融的情况,再想想凌巴似乎也不算是什么“外人”,蔡邕咬咬牙便干脆道:“文举确实有些鲁莽了,直接冲撞陛下,不过陛下不经朝会直接任命,事先更没有任何通知,恐怕也是对文举厌恶了,这也令文举深受打击。最近他身体已有不适,而且有恶化迹象,也不知道何时是好?”说着叹了口气,与孔融不同的是,蔡邕仿佛更不得志,实际上若说孔融憔悴了,那蔡邕整个就是向着苍老的方向走的。</p>
其实说到孔融被皇帝所恶,他心理面未尝就没有点儿同病相怜之感,尽管他被刘宏请去做两位皇子的老师,但刘宏从来就没有掩饰过对他的不喜,最初的时候也是因为怕让凌巴担任两个儿子的启蒙老师会引人非议,而蔡邕在他心中更多的作用,恐怕就是拿来当挡箭牌的(刘宏以前也经常玩这一套);而没有能够在朝堂之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实根由也是被刘宏所恶,这也是蔡邕始终的一块心病。</p>
“……”听着蔡邕的话,看着他落寞的表情,再想想自己,凌巴一时默默无语,心中也微微有些亏欠的感觉,尽管有些莫名其妙,但他确实知道对于似孔融、蔡邕这样是真心为国家为朝廷考虑的忠臣老臣,刘宏的举动说实话的确是有些伤人了,但也没办法,玩政治从来就容不得过分的心软,即便是对“自己人”,更何况这个决定的根本决策者还是皇帝。</p>
过了一会儿,蔡邕欲言又止地犹豫了会儿,才又主动开口道:“其实,对于陛下此举,我倒是能够理解……”</p>
“嗯?”凌巴星眉一挑,故作疑惑道:“陛下一意孤行,但并非没有道理,毕竟黄巾之乱刚过去不久,朝廷在几年内仍会是以稳定为主,这是凌某小见,就不知蔡大家以为如何?”对蔡邕这类人,说话的艺术应用很重要,凌巴这举便是抛砖引玉,先说说自己的“小见”,简单而又直接的从侧面捧了蔡邕一把,再来引出蔡邕的“高论”。</p>
蔡邕却仿佛没有听出什么,只是突然皱了皱眉,沉声道:“难道子卫没有听说幺?”</p>
“听说什么?”凌巴开始还没意识到什么,但看到蔡邕紧皱的眉头,突然发觉自己似乎真的忽略了什么。</p>
说实话最近这段时间他的确都是躲在府里,诸葛亮和马超这一对小活宝可给他带来了不少的乐趣,还有新加入的赵云,不过就这“银白”少年就比较严肃了,而在之前虽然也有象是今天这样带着他们出门的经历,可这个时代和后世可不一样,“书生一出门便知天下事”,那未免有点儿异想天开了,至于古人的闭门造车更是不可信的,而看着蔡邕脸色如此沉重,凌巴一边心中腹诽乐师办事不力,肯定是有什么大事没有通报自己,然后一边对着蔡邕恭声问道:“还请飞白先生赐教!”</p>
凌巴对蔡邕、孔融这些有学识的人一向都很敬重,这种敬重也是发自内心的,这个时代的文人和后世可不一样,他们是真正在做学问的人,穷其毕生,都是为了学问一途发扬光大,大多数人都无私的奉献出了他们的青春,乃至他们的生命。</p>
蔡邕有藏书三百,你可以说他是沽名钓誉,也可以对他不屑一顾,却不能够否认他这种行为本身对于保护文化是起着有力作用的,而他是在保护,因为他真正在热爱,却绝对不象是后世许多人嘴里说着保护,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实都是在破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