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言论,映射出了一颗超凡脱俗或者是厌倦世俗疲惫的心,也好像是这一刻,凌巴才突然觉得,面前这个司马徽,已经是一个老人了,一个比蔡邕还要老的老人,尽管之前他还显得身体很健硕,甚至因此都比郁郁不得志的心理问题导致表面看上去太过沧桑的蔡邕反而还要显得“青春”一些,但这是有前提的,或许作为他的弟子,刘宏被倾注了他毕生的希望,而这个希望并没有能够实现它的最终,现在更是连希望都没有了,司马徽的突然变化,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和自己第一次遇见的时候差别太大,这样巨大的反差自然引起心中一些别扭。</p>
望着司马徽那种洒脱的脸,凌巴心中也不禁跟着豪情顿生,口中叫了一声:“来啊,研磨……”当即有人上前来为他安排一切,而凌巴提起笔,蘸了蘸墨汁,而后提笔就往旁边墙上书写起来,行云流水、舒展大方而又豪迈大气。</p>
司马徽看着不由跟着念出来:“洛阳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敬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念到最后,眼前便不由得一亮,有汉以来,虽然汉赋是文人的主流,但在诗歌上也有不小的发展,当然更多也都是像曹操那样做四言体,而这首七言绝句堪称司马徽这生平仅见,但文学和音乐一样,上面很多东西其实都是想通的,所以虽然对于体裁有些不习惯,但司马徽高超的文学素养,让他能够一下子辨识出来这首诗的好坏,其中的感情真挚而不做作,于他而言更堪称一个创作型的典范,也难怪他最后要抚掌赞叹:“好、好、好!不曾想纵横黄巾战场的西园大将军竟也是如此文采斐然,好诗、好意、好人,好一个“劝君更敬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p>
被司马徽这么一夸赞,凌巴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毕竟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说实话正儿八经的抄袭大概也就这么一次,结果被司马徽这么大力赞扬,还是有些尴尬的。</p>
不过不管诗歌如何,也不管情怀怎样,千里相送亦终须一别,最终司马徽还是走了,喝完了凌巴的送别酒,品味了凌巴的送别诗,而且还得了半个承诺,了结了部分心结,好歹也算是满足而去。</p>
只是看着司马徽的背影,目送着其远走高飞,站在城墙之上,凌巴的心却久久不能够平静。</p>
其实如果“历史”上那个司马徽也是和刘宏有着这样层面的关系,很难说他当初将诸葛亮引荐给刘备存的是什么样的心思。</p>
为曹操树敌,还是为汉室光复?</p>
不管是哪一种,在客观方面,司马徽的确是一定程度上的推动了三国鼎立局面的的发展和最终奠定。</p>
凌巴想到这里,却突然心底一惊——后来出现的那个司马懿和司马徽同姓司马,在三国这种还未完全脱离氏族社会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家大族掌握核心能量的社会里,也很难说他们会没有什么关系,说不定司马懿至其子夺曹魏政权,便是出自于司马徽的授意,至于出发点为何,却是不得而知了。</p>
凌巴突然觉得,就算自己真能通透了这段“历史”,恐怕也难以起什么重大的作用,不止是因为这或许并非所谓的“历史”,还有可能那“历史”,本就不是什么事实,而自己所经历的,却是完全需要自己去摸索探寻着前进的。</p>
不过不管“历史”上的司马徽是如何的,至少在这里自己看到的这个司马徽,他还是比较可信的,或许开始的时候,他也并不是很看好自己,不过因为对于刘宏和汉室的忠心,让他一直没有反对过自己,后来看着自己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到最后更可算是挽大厦之将倾,立下的是赫赫战功,也大概在这个时候才让他对自己彻底改观,现在更几乎是将汉室中兴的希望都放在了自己的头上,而非是原本“历史”上他所看好的刘皇叔。</p>
而凌巴想着想着,不禁又想起了,就在刚才临别之时,他对自己郑重的嘱咐:“小心袁府,那两个小子都不简单……”</p>
他知道司马徽所说的“小子”肯定不会是袁绍和袁术,那么就是袁逢和袁隗了,当然他也有资格这么说,只是这“两个小子”能有什么事情呢?</p>
——“凌将军,到了!”这时候在蹇硕提醒下回过神来的凌巴突然一惊:莫非司马徽,也早就料到了会有今天的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