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三十二章 南京(20)(2 / 2)

在外头,穿着官服步行是十分失官体的,在皇城中宫门外,这么着的人也很不少,所以两人安步当车,只觉凉风习习,反而是十分舒服。</p>

只是放眼看去,皇城中办事的官员已经很多,穿着青衣的吏员也很不少,原本那些荒僻衰迈的景像已经是完全看不着了。</p>

</p>

南京原本只是陪都,六部堂官从来没有配齐过,属员更是缺少,实话来说,除了兵部负责东南防御,握有实权,户部铸币管理仓储外,还有每三年一次的大型乡试,东南各省的考生齐集南京贡院考试时这个留都才会热闹些外,平时就是一个标准的养老院。</p>

能力不足又没有大错的,年老衰迈又不讨喜的,犯了小错的……如此等等,基本上来说,明朝前二百来年,南京就是这么一个打发碍眼官员的地界。</p>

包括太监,也是如此。</p>

一直到了如今,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四月下旬时,一切总算与往常不同了。</p>

思想起来,就算前一阵子皇帝到南京后,大局仍然没有什么改观。相反,皇太子才来这么点时间,留都气象,已经与往日大有不同。</p>

这也是陈子龙愿意面见太子的原因所在了。</p>

他毕竟也是复社盟首,东林诸多大佬对太子抱有偏见,觉得太子干政,掌军,都是有违祖制,所以十分不满。而陈子龙虽然不是这么抱残守缺,也隐隐觉得,前辈大佬们的反应,更多的是在赌气,或是争夺权位,所以心下并不赞同。不过,对太子到处伸手,皇帝也不加限制,陈子龙心中也并不全然赞同。</p>

这样的情形,总容易叫人想起唐初故事!</p>

唯一不同并让人心安的,便是太子已经是太子,并没有建成,元吉。</p>

抱着这种复杂心思,陈子龙受命之后,便决心要见一见太子,反正银子是太子从自己的内库里出的,面见禀报,从情理法度上来说,都没有什么。</p>

……</p>

……</p>

余怀是东宫日讲官,已经内定的军务舍人,按制,军务舍人负责草拟旨意,抄写内档,总之就是干的辅助文字的活儿。</p>

军务大臣就是皇帝的高等秘书,军务舍人便又等而下之了。</p>

虽然如此,到底是近臣,到左掖门时,守门的禁军验看对牌,带队的军官还点头致意一番,这才挥手叫他进去。</p>

等穿过西角门,一直入内,到内廷皇太子所居的端敬殿外,远远看到太子仪卫从宫门里头出来,余怀最近虽然是天天和太子见面,不过到底跟随时日很短,所以仍然感到一阵心慌气短,他撩起衣袍下摆,老老实实的跪在了道旁。</p>

“是余怀么?”</p>

皇太子经过的时候,余怀叩首行礼,朱慈烺停了一下,笑道:“起来吧,天天见面的人。对了,适才王铎先回来复命,听说你们被人家抓到内宅去了,怎么就早早儿回来了?”</p>

朱慈烺虽然年不到十六,不过已经屡次经过生死考验,更带出了一支精锐强兵,所以身上已经有极强的上位者的感觉,是身份地位,教养,还有长期发号施令带来的那种自信与威仪俱备的感觉。</p>

余怀这样的才子,虽然十分聪明,但越是聪明人,就越早早发觉太子聪明不下自己,而威仪,武功,信念,毅力,样样都比人强,所以跟随时间虽不长,已经十分敬服。</p>

此时听着朱慈烺拿他和吴伟业打趣,对余怀来说也是从来未有之事,虽然满腹心事,也是忍不住面露微笑。</p>

朱慈烺开心,身边的陈名夏便凑趣道:“钱府的那位河东君,实在叫人不敢领教,对钱大人是提耳面命,甚至挥拳相向,拔胡子提耳灌酒,而钱大人无有敢不从者,说起来,臣就亲眼见过几回……”</p>

“呵呵,有趣,十分有趣。”对柳如是,朱慈烺当然十分清楚,秦淮八艳的大名,大约没几个现代男人不知道的。当下他只发出几声意味不明的笑声出来……再好又怎么着,都已经是人妇了,要是没有嫁给老钱,来个逢场作戏也是不错的么……</p>

听了几句,他便打断了陈名夏的话头,向着余怀道:“说正事吧,正打算去看看带来的禁军怎么样了,听说这阵子我不在外头,他们已经是反了潭了……怎么样,你进去听到什么值得说说的消息没有?”</p>

朱慈烺身边就是如此,各人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余怀从钱府赶来,神色匆忙的样子,当然是有事要说,朱慈烺察颜观色,也是一眼便看了出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