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六十七章 会战(3)(2 / 2)

明军最近虽然一反此前与清军对峙之态式,采取了叫清廷上下都十分吃惊的主动进攻的战法,而且,在小规模的骑兵战中屡有斩获,这在以往的经验中是不曾存在的。</p>

辽东最有名的铁骑营就是现在平西王所部,人数并不多,但装备具甲和战马都是大明用举国之力养出来的,特别精锐。</p>

就算如此,野战对上八旗骑兵,也是绝不敢战,就算打了,也是胜少负多,而且也是被迫应战。</p>

吴三桂的成名一役就是率着家丁和亲兵从清军包围圈里把自己父亲给救了出来,这一战并不是平西王打的多好,或是有多惨烈,主要是当时不管是清方还是明方,双方都没有想到,明军之中居然还有一个能主动出击的将领。</p>

这一点就足够叫人刮目相看,吴三桂自此成就大名,成为明清双方都瞩目重视的人物。</p>

当年才多大点事,现在的明军却是主动出击,千里长的战线,最多人数超过百人,最小规模也是几十人的骑兵会战,不仅如此,明军还占尽了便宜!</p>

别人不大清楚,多尔衮却十分肉痛。</p>

豪格本部兵部并不多,驻山东的是阿巴泰和固山额真淮塔等人,两部加起来也没有超过一万人的兵力,要不是人太少,豪格和阿巴泰又何必按兵不动,坐视明军收复了半个山东,并且闯军还盘踞在洛阳和归德等地?</p>

这段时间以来,光是满洲八旗战死的将士人数已经超过百人,还有蒙古和汉军八旗,不论是满洲还是蒙古汉军,能跟着阿巴泰和豪格驻在河南和山东的都是效力很久的劲兵精锐,他们与满八旗一起,战死人数已经超过三百,而伤者也有千人之多。</p>

光是这种程度的骑兵交战,河南和山东一带的驻防军已经吃亏太大了!</p>

军报急递,多尔衮也是十分愤怒,如果不是怀庆一役的塘报也送了来,现在他早催促多铎进军了!</p>

南明上下,消息虽然不通,不过明朝确实是老对手了。</p>

多尔衮对明朝上下,也是太了解了。</p>

这个王朝,老大衰迈,就算出了几个能打的将领又如何?说到底,明军不过是出奇不意的骚扰做战,人数也不多,打从两省的塘报来看,最多也就是几千人的规模。</p>

这一点兵,在关外打过大凌河和松山等役,又主持围攻过锦州的多尔衮怎么会放在心上?</p>

那时候明军来自全国各省,特别是松山之役,那都是一等一的明军精锐,人数也是在十五万人左右,那又如何?</p>

还不是在大清兵的进击之下,立刻就土崩瓦解!</p>

偷袭骚扰,不过是小事罢了!</p>

倒是流贼一方,一片石之战虽然赢了,不过也能瞧出来贼首经验丰富,那样的情形还能带着近万人退走,而后来节节抵抗,也是显示出不俗的实力。</p>

特别是怀庆那里调兵遣将,威胁极大,相比起来,对明朝这个老对手倒是真的可以缓一步再说。</p>

范文程的建议与他的谋划相同,多尔衮原本十分疲惫阴沉的脸上也是露出一丝笑容。</p>

今天早晨,谭拜等人建议立刻由肃亲王豪格领河南兵,再由京师增派大兵,由豪格统帅,往击怀庆之敌,解沁阳之围。</p>

初闻之时,多尔衮也是略感动心,照这样的计划,两黄旗也能出一点力,缓解一下压力。而多铎可以继续南下,以两白旗和两红旗的部分兵力,加上山东防军,仍然有击败明国的可能。</p>

不过范文程却极力反对,以范文程看来,明朝上下现在只愿偏安,不会有真正北上进取的决心,既然如此,不妨放着不动,以全部力量,先击败流贼再说。</p>

当前看来,还是流贼的威胁更大一些。</p>

范文程久在机枢,对明朝认识十分深博,由此看来,应当是听他的没错。</p>

多尔衮重重一点头,冷哼一声,道:“明国早就不是对手,就是这么办吧。”</p>

身为谋主,范文程心里自是涌出一丝得意来。不过,事到临头,他也是有点紧张。眼前这位主子和皇太极远远不同,皇太极遇事听建言,不过做主是自己来。错了也是怪自己,不会委过给别人。</p>

眼前这位,说是听自己,等将来若是错了,那可能是掉脑袋的事。</p>

当下颇有点惴惴不安,只又问道:“王爷要不要问问洪某人的意思?”</p>

多尔衮对洪承畴余憾未释,冷冰冰道:“不必了,我的意思已经定了。现在叫定国大将军不要直接南下了,先去打怀庆之敌吧。至于肃亲王,写信给他,叫他退守,安份一点,不要和明国大打。”</p>

说到这,他展颜一笑,对着范文程道:“我偏不信,明军真的敢大举过河来自寻死路?不,我绝不信!”(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