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开科取士(2 / 2)

扬帆大明 魔力鸟 0 字 2021-07-23

从选定考官开始,一直到考试结束,成绩出来之前,考官们都未曾离开锦衣卫的实现。朱显波参加过无数次考试知道个中作弊手段,因此事先找来王拓面授机宜。锦衣卫不负重望,6续揪出二十来个作弊的考生,这社会考场大了什么考生都有,作弊手段各式各样,但结果就只有一个99%被抓,等候处罚。</p>

几位考官根据惯例,选出三百名录为贡士参加殿试,这录取率够低的啊,何况后面还有场殿试呢,也难为这些书生了,朱显波心想自己要是长在这个时代,估计举人都不一定中的了,这么多级考试不光是考学识,还考验心里素质啊。难怪范进会疯掉,在这古代想做公务员也必须通过考试啊。</p>

既然要殿试,朱显波也不想让大臣察觉自己不懂八股文,于是一方面召集张蕾、周涛等人查找科举范文死记硬背,二来召见国子监贡生和翰林院学士美其名曰考察,实际就是人家讲,自己学。经常过一番恶补,总算略知一二。</p>

殿试的时候,还是按照前朝管理,各部官员有点文化的都被朱显波委以重任。一来显得皇上重视朝廷大臣,二来皇上重视读书人。但主要还是看朱显波的脸色,朱显波则坐在上面看众臣的面相,有些实在优秀的君臣还有心有灵犀的。</p>

这些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四书五经滚瓜烂熟,只要朱显波提些诗书之外的什么如何救灾,如何疏通河道就很难有人沉着应对,朱显波不是有意为难书生们,而是要给天下读书人和朝廷大小官员一个信号,读书人也要增广思维,不能埋头读死书也要问政事,本来嘛读书就是为出仕为参与朝廷政事,干嘛非要等中进士之后才关心呢。</p>

这次可以不考虑其他方面的成绩,但不代表下次不算也许下次,其他的还要占主要呢,因为能参加殿试的说实话在全省都是前几名的,文章诗词自然难分伯仲,也许将来为官施政高低成败就在其他方面。</p>

殿试成绩很快出来,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本来按照朱显波的意思第三甲就没必要了,但是天下读书人太多了,也是为了安慰他们,稳定地方情绪,就一切照旧</p>

很快,结果出来了,根据朱显波的要求,一甲三名,二甲九名,三甲四十名。这些是绝对优秀的考生了,以后就是建贞朝的批进士。杨一鹏没中二甲,排在十六名以后,也许是灾难影响了,也许救灾耽误了复习,不过这杨一鹏还是个人才,涿州的事情就办得挺好,朱显波特批了一个。</p>

朱显波找来六部尚书让他们每人挑一名带回本部历练,半年要出成绩,皇上到时候亲自考核,没有进步的责罚尚书。其余的二甲,皇上带回上书房,亲自培养。众臣听说皇上要亲自培养,个个目瞪口呆,是啊,他们的皇上才十八岁啊。不过想想过往皇上的所做所为,确实显露出才华无尽,教几个进士足以。</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