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改制兵部(2 / 2)

扬帆大明 魔力鸟 0 字 2021-07-23

“皇上,这水师督抚只怕一时难以到位。”</p>

“先按照这个框架去做,有人有船了再执行任务不迟。”朱显波的心中海军才是强国保障,但刘立洋不得不担心蒙古、吐蕃闹事。</p>

“皇上,卫所制度虽好,但兵力部署分散,一旦北方有事,只怕难于应付。”</p>

“你也要转变观念,说到底,今后出征讨伐之类,朕不希望再匆忙从各驻地调兵,京军不管人数多少一定要精锐中的精锐,全权负担起这个责任,同时要加大火枪营的力量。尤其是骑兵配火枪。对付蒙古人就得以武器制胜。耗人数,不是上策。”</p>

朱显波内心真正希望的是军区制度,各军区负责驻防,中央军负责征讨,但目前由于剿灭起义军和驱逐皇太极都有部分损失,中央军的力量还有强大支撑所有的战事。因此西北和辽河一直以总督形势而不是布政使和总兵军政分离。</p>

框架搭设好,接着就是人员配备问题。袁崇焕毒身亡后,一直是祖大寿接替其守开平卫,为的就是防范蒙古突变。如今兵部改革,应该给几个年轻人机会了。</p>

朱显波思索再三,将任命书交到刘立洋手中,戚宏亮任海军总都督,正三品统管水师、海防、船务等。三个书生穆友前、龙康仔、伤不起分人三舰队提督。只待船队到位行使海防任务。张蕾任中央军大都统,李自成任副都统。负责新兵训练和京师驻防以及将来的征伐等。</p>

之所以调李自成进京,朱显波还是希望张蕾退下来进宫,让男人们掌管军事。未曾想这种做法可能激怒了张蕾,那是后话。但说李自成的升官度也很快,当然其中有自己的才华和功劳为铺垫,主要还是朱显波的赏识。由于朝廷基本上已经是听命于朱显波的组合,对于李自成的身份也不再有人质疑。</p>

本来嘛,李自成参加起义军是才二十出头,用现在的话来说,还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当然年轻人有才华有抱负应当给予机会,就像当初的徐光启一样。朱显波深信自己掌控得了李自成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有王拓和刘立洋在身边。</p>

李自成对于朱显波的感激之情当然不在话下,最主要的还是思路相合,对于朱显波重新严格区分地方军和京军的功能尤其支持,他当年参加起义军就亲眼目睹了起义军利用朝廷的漏洞迅起事的事实。而且地方军不调动也利于当地治安。</p>

只是另外一个问题摆在了朱显波等人面前,那就是京师和直隶集中了大量的军队,那么军粮的开销也十分庞大,各地的漕运和6地运输必须得加强了,换句话说就是要加强粮食主产区和京师之间的运输能力。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疏通运河、修建6路官道。</p>

河道通畅、6路达对于商贸也是有很大的促进,退一万步,将来那省有事,中央军到达的度也可以加快些。尤其是骑兵,在平地那日行一千,夜走八百还说不定真能实现。要想富,先修路吧,朱显波面临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修路了。</p>

ps:本月响应纵横新政策,每日更新一万,请大家果断收藏,给予支持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