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迁居移民(1 / 2)

明月东升 苏潜 0 字 2021-10-04

 随着胡秋青一部以及术虎、曹正雄两部的离去,沈阳城外军营相连的场面变得单薄起来。不过,这仅仅是针对军营而言,相应的,是越来越多的棚屋填补了闲置空地。棚屋十分简陋,但随着天气的不断转暖,已经不必担心御寒的问题了。越来越多的民夫,源源不断地向沈阳城外涌来。</p>

十多万人马,随着两条线上的出征,便只剩下六万多人。辽东总兵官苏翎在四月初旬重新编整时,便做了一番调整。术虎所部那些超出原先预计的部族战士们,除去随术虎返回的之外,还余下两万多人。对于这一部,苏翎只留下一个营五千余人,趁着春耕还来得及,开赴浑河、苏子河河谷地带,屯田驻守。</p>

浑河、苏子河河谷地带的农地,原本便经女真人耕作已久,算是熟地,倒不必花费太多的功夫,再说,由喀尔喀五部提供的牛羊等牲畜也已陆续送至,这五千人的屯田事宜,远比沈阳城外要轻松得多。苏翎并未给这五千人限定数额,只是吩咐越多越好而已。另外,这一部人马还担负起收拢那些散落在两条河谷附近的女真人的任务。</p>

至于其余的一万多人,则带着大批的农具、耕牛、粮食,陆续返回海西、东海各地,与其同行的,有数百名工匠以及从镇江堡管事学院挑选出来的数十名管事。工匠们中间,包括有各种打造铁器的,还有对寻矿较为熟悉的人员,海西、东海一带,不仅已发现有铁矿的存在,还有煤矿、铜矿等等矿产,只是因海西、东海女真之中能做这些事的人实在罕见,倒是一直都是弃而不用。这一回,算是起了头,但要想达到辽东都司现有的水平,还需要大量的人手才行。</p>

是故,管事学院的那数十名管事,便是要在海西、东海一带,开设分院,要在女真人之中选择一部分人教授课程,一切都按照千山堡的模式进行。当然,考虑到女真人中识字的更少,这些管事们也都对此做了一番准备,除了识字作为必要的课程之外,其余的,大多做了简化处理,以便尽快培训处所需人才来。</p>

苏翎的这番处置,即是淡化了海西、东海女真原有的部族划分,这部分工作,已经由术虎做了铺垫,此时只是更加系统化而已。对于海西、东海一带的女真部族,只要没有战争,这种来自大明的同化过程,进展还是相当迅速的。那努尔哈赤能够一统女真各部、战无不胜,与其接受汉地知识、技能有着相当密切的缘故,不仅是在作战方面,其余的农耕、冶铁等等方面,无一不是参照辽东都司而为。</p>

不过,努尔哈赤毕竟没有经过一般大明百姓的那种延传多年的传统教育,很多事情上仅仅是学的样子而已。比如说那些阿哈们,不过就是一些奴才,整个后金国在人际关系上,仍然是与原来的部族性质相仿。而这回苏翎的做法,却是带给海西、东海女真部族最直接的实惠,不仅给粮食、工具,还派驻工匠、教师,要直接教授女真人掌握这些技能。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往的那种依靠交换、贸易的层次。</p>

随术虎出征的部族战士们,大多是由各部族首领的子侄辈们率领,其中还有参加过武官学院整训的人,这些子弟对苏翎的用意,虽说不能完全理解,但却知道对海西、东海女真的好处。是故这些部族战士们回到家乡之后,自然便成了帮助苏翎达到目标的主要力量。</p>

事实上,到了天启二年的冬季,海西、东海一带,便出现更多的聚居区,越来越多的女真人开始学习农耕,并由散落山中居住,变为集中为村屯、小镇,而部族之间的界限,便渐渐的淡了。这种情形,术虎算是走了第一步,苏翎则是用力推了一把,而管事分院开学之后,则是更进了一步。那些工匠、管事们,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地位,受人尊敬的滋味,可是换来毫无保留的办事热情。</p>

随着这一万多人的离去,由浑河河谷、苏子河河谷一带,往海西、东海一带的道路,也顺带着被拓宽、平整,形成一条固定的道路。而胡德昌等人很快便组织起一批商队,沿着这条路一直向北跟去。如此一来,由辽东都司与海西、东海一带便形成了两条商路,未来的贸易量,可以预计将增加数倍。</p>

这一部一去,留在沈阳的便不足五万,几乎便是苏翎在辽阳整训的人马。郝老六一部,留下五千人在沈阳参加重建工程,郝老六则带着五千人马开赴开原,田大熊一部则入驻铁岭。开原、铁岭虽然最早被努尔哈赤攻陷,但却并未如沈阳这般遭受过大的破坏。努尔哈赤不过是扒掉了原来的城墙,那些屋舍、建筑以及区内的百姓倒是未曾减少多少。郝老六与田大熊不过是接收罢了,当然,随军管事也随即跟进,开始重新分划所在村屯的建制。这一幕,与设置那五百个村屯管事类似。</p>

辽东经略袁应泰并未在沈阳待得太久,至少在三月底便返回辽阳城,指挥着那两万多辎重营人马,日夜不停地向沈阳运输物资。留驻在沈阳城外的,也就是三万左右的队伍,这些人与苏翎一样,都在沈阳城外的军营里驻扎。沈阳城内,则全交给胡显成所管带的人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