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提拔米勒主编(2 / 2)

1895 香港大亨 3692 字 2019-08-16

“快点快点,跟上啊!”一群美女兴高采烈得在纽约各条大街时尚化妆品、时装店横扫!

王云东别扭得跟在她们身后,一副我不认识她们地样子。

不久前,收购《纽约时报》,小琴不辜负众位姐妹的殷切期盼,成功把价格砍到一个合理的数字。

按照事先约定。王云东提出的价格是8.8万。如果能把收购价格压到更低,那么节省的那部分钱则归小琴等人支配。如果。她们谈得加个高于8.8万,那么,王云东剥夺她们使用化妆品权力,为期三年!

结果她们赢了。

事实证明,有时候公认的道理不一定绝对正确。比如,之前王云东深信,沉迷于修饰外表的女子必然智商下降到正常人的平均水准以下........

然而,小琴她们为喜欢打扮地女性扳回了点平均分。

事实上,小琴等人携带800美元巨资,在个人消费市场中算是一笔大数目了。她们地大采购甚至引起了纽约的一些报刊捕风捉影地报道。

几名身份神秘秘侧华人少女出现在奢侈品商店中大采购,成了许多当地新闻中的花絮!有人猜测她们是中国高官家族后人,有人猜她们是巨商世家的女性成员,更有才信誓旦旦说,这几位频繁出现在多个场合一掷千金的少女们是中国的皇族。总之,这个没影子的猜测是越来越扯淡了........

之所以,形成美国人特别关注华人的举动,那是因为最近的风潮。\\\\\\

和《排华法案》迥异的风潮.......

因为,这一段时间纽约正刮起中国热。卖国贼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之后为了挽回点声誉,于是造势对列强国家进行友好访问考察。之前他得到欧洲诸国访问就热烈欢迎,俄国、德国等过皇室贵族的接见。

欧洲各国之所以对李鸿章表现得极其欢迎,显然是为了利益。比如,贪婪的俄国是为了图谋中国东北、蒙古等大片领土,要求让李鸿章促成清政府和俄国达成合作修建西伯利亚铁路等卖国条款,换取一个子虚乌有的中俄密盟共同对抗日本在远东的军事扩张。

当李鸿章在欧洲各国受到强烈欢迎,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工业强国的美国,也抱着增强其国际影响力的心态,即将卸任的克利夫兰总统同样组织了一场最隆重的礼节欢迎了李鸿章。在九月初,纽约曾经异轰动,有超过50万的市民为了目睹这位清廷权臣而聚集到街头。

与其他列强相比,美国对中国的主权等利益并没有过分要求,不过因为美国的工业产品越来越多,逐渐有过剩的苗头,中国这个世界经济第三位的国家,却是个十足的农业国,任何工业国家无不对其市场万分的眼馋。因为,美国的政府大多数要职官员都是大资本家的代言人。

李鸿章在美国的表现显然也是他有生以来最得体的一次外交。这一次外交,大改他一直以来的卖国形象,反而不亢不卑起来。特别是几次报纸访谈,李鸿章倒表现出几分大政治家的素质。

在九月,王云东收购《纽约时报.》的那段时间里面。曾经派出记者对李鸿章做出专访。面对记者的时候,李鸿章应对得体。其中,抨击《排华法案》倒是为李鸿章在海外华侨中形象稍微高大了一些。

然而,对于这样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定不能按照他说了些什么,也不能看到写过些什么文章,而是要看他做了些什么!李鸿章说得漂亮,实际行动却总是懦弱无能,真正关乎国家利益的外交总是异常失败。所以,历史不会因为他说的好听而给他良好的名誉。就如后世有的历史人物,也主张抗日,不过抗日主张大多数时候都局限在地图上,局限在日记中。未免总不能凭着他遗留下一些自吹自擂的日记而崇拜他吧?

不过,看到在美的华人,准确说是在美国东部,纽约一代的华人,似乎受排斥、歧视明显减轻了一些。这一点,倒让王云东想到,能在历史留下名声的人倒不是百无一用。虽然,李鸿章卖国行为多,但也不否认他的一些闪光点。功过相抵的话,过大于功!一分为二的看,功是功,过是过。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在陪同小琴等逛街,王云东有意识得把逛街的地址选择在华尔街附近。

所以,王云东有时间在华尔街进行更细致的考察,用了大半个月,到华尔街观察各种金融投机行为。

之所以对华尔街感兴趣,因为王云东心目中早就把金融市场视作自己的提款机了。

把握后世国际风云变换的局势,经济变化就脱不了这些难以抗拒的规则的影响。金融从宏观上说还是最受大环境影响的。当然,现在只是看看,等到王云东会在历史上重大的金融事件前才会正式进军华尔街的金融市场中。

纽约的繁荣大半要归于它活跃的金融投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