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宫闱风云(五)(2 / 2)

唐风 淡墨青衫 0 字 2021-07-29

唐朝规制与后世不同,正赋之外,地方上的节度使与各州刺史的进献亦是一项大收入。各朝皇帝虽然经常下敕,命地方不得随意进贡物品,怎奈到中唐之后,朝廷用度不足,皇室却挥霍无度。德宗皇帝即位之初,曾罢梨园使和罢五坊小儿,力图节省开支,禁绝地方贡物。怎料计划没有变化快,没有几年,皇室用度不足,只得又开始接受地方贡物。到了宪宗朝,节度使不服王化多年,向皇室进贡财物居然还成了节度使向中央表示忠心的一种手段。如此风气之下,贪污和贿赂其实是上下公行之事,皇帝都是如此,又岂能有不收受财物的官员。</p>

这两公婆在这里讨论谁收的财物多,皇帝也是一副贪财鬼模样,到教在一边旁观的李忱看的目瞪口呆,只觉天下之大,学问之深,还需自已多加学习,若是能体验一下,那便更好不过了。</p>

因其所故,现下这陈贤妃的答话虽然是顶撞,皇帝到也不以为意,只低眉顺眼笑道:“你们俩个不一样。”</p>

“如何不一样?她不过就是贵妃,我现在也是妃,哪里就比她差了。”</p>

皇帝对这样的话题早已习惯,虽说是帝王之尊,不过在床上也实在难以用王者之气来令女人臣服。在枕头边上争风吃醋,原来也是女人的权力。</p>

当下也不恼怒,亦不急躁,只笑嘻嘻答道:“你家贫苦,她的祖父是郭子仪,大唐的郡王、尚父,一生征战,门下的食客无数。随便出来一个,都是个将军、刺史,你如何比得?再有,她母亲是公主,当年代宗皇帝可是赔了不少宫中资财,让她母亲出嫁。现下,不过是将当年送出去的又拿回来,说起来,这是皇家之福嘛。”</p>

陈贤妃的祖父在玄宗朝曾任左补阙,父亲亦是任过刺史,不过与郭贵妃的家势一比,到也当的起“贫苦”这一考语。皇帝这么一说,她到也服气。只是女人天生就不是可以用道理来折服的动物,心里明知皇帝说的很是,却睁大双眼,向李纯嗔道:“她家这么富贵,却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军汉世家,我家虽然贫苦,却是读书人家,岂是郭氏那样的人家能比的!”</p>

她这话虽然逞强,不过皇帝到也不必和他计较,只横她一眼,便将这话题揭过。这郭贵妃原是郭子仪孙女,父亲郭暧,母升平公主,不但是大唐中兴门名之后,亦有唐朝皇室的血脉。宪宗不肯立她为后,一来这郭氏是宪宗姑奶奶的女儿,比他还长了一辈,宪宗娶她是便是委屈的紧;二来郭氏是豪门之后,又是公主的女儿,郭氏门人随便一人,在朝中都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宪宗与她感情不好,自然不肯封了她做皇后来掣肘自已。陈妃与郭氏争论地位,皇帝也只能当笑话,听也便罢。</p>

陈贤妃自已亦知道自已是强辞夺理,却又转身抚弄李忱,弯腰笑道:“不管怎说,我儿子可比她儿子强过许多。嘿,那个遂王和丰王……”</p>

她话说一半,却不肯再说,只将今日事一五一十告知宪宗皇帝。见皇帝脸色渐渐难看,她却也并不添油加醋,只是故做愁容,向皇帝道:“陛下,这些事臣妾原不该当多嘴。不过,两位殿下争斗的越发厉害,手底下的人亦不知轻重。万一有哪一边的奴才不慎伤了皇子殿下,那岂不是悔之莫及……”</p>

“行了,不必再说!朕知道你的心思,不过十三郎太小,朕已近不惑之年,等不得了。太子之位,不是丰王便是遂王!”</p>

眼见陈贤妃被训斥的花容失色,不知道如何应答是好。李忱心中一叹,暗骂道:“蠢女人,何苦为别人做嫁衣。你现下这么说,不管是哪边知道,都认为你是在帮着别人,何苦来着。”</p>

不过无论如何,她这般做法还是为了自已打算。心中感动之余,却也只得帮她消除眼前这尴尬局面。于是勉为其难,嘴巴一鼓,大声哭叫起来。</p>

陈贤妃正自害怕,此时儿子一哭,便立时有了依靠,返身抱起李忱,泣道:“臣妾不过是爱子心切,陛下又何苦如此。”</p>

李纯叹一口气,心中明白此事亦是人情之常。当初他命临储位危机之时,心中又何尝没有想到过自已的母亲。当下只得又返过身来,抱住陈贤妃好生抚慰,一直哄到她qing动,这才又命人将李忱包到别殿,哄他入睡。自已拥着美人,自去幄中寻欢去也。</p>

这一番折腾,一直到了子夜,宪宗皇帝这才心满意足,拥着爱妃酣然入睡。及至丑时末刻,正是夜深人倦之时。随同皇帝一同前来的一众内侍多半轮班入睡,就是带头值班的内常侍陈宏志,亦觉精神倦怠,难以支持,交待下属留意后,便倚在殿前柱旁,垂头打盹。</p>

正迷糊间,却听得属下众内侍一齐惊叫,大声呼喝,更有人奔上前来,拉住陈宏志袍袖,惶声叫道:“阿翁,快醒醒,出事啦!”</p>

陈宏志一个激灵,虽然脑子兀自晕晕沉沉,却猛然睁开双眼,向那小内侍喝问道:“何事惊慌?”</p>

“左银台门那边,突然有火光冒起,还有喊杀声,只怕是有贼人做乱!”</p>

他努力睁大双眼,极目望东方远眺,只见不远处确有火光冒起,依稀间亦有人喊叫呼喝。此时正是盛夏,若是火借风势,只怕整个大明宫都不可保。</p>

正自惶恐,却见皇帝已经披衣而起,打开殿门远眺。与惊乱的宦官不同,李纯却并没有露出慌乱之色,只向陈宏志沉声道:“立刻拿朕的手诏,往太和门调左羽林、神策、龙武三军,往左银台门处救火平乱!”</p>

说罢,也不穿衣,只披着夹袍,命人抬来肩舆,李纯大声令道:“往太液池避火,传令后宫戒备防火!”(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