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十六宅(四)(2 / 2)

唐风 淡墨青衫 0 字 2021-07-29

春花秋月,河海之盛,大唐亲王俸禄极厚,李忱拥有六百户的赋税,还有一处湖泊,一片山林,闲时垂钩,兴时打猎。歌舞管弦之乐,钟鸣鼎食之尊,华衣美食,娇妻美妾,文武百官为上,平民百姓在下,见之者无不垂手为礼,不能相抗。</p>

若不是身处乱世,知道这一切很可能瞬间消失不见,李忱还当真是难以抵挡从内心深入时时迸发出来的慵懒感觉。</p>

他一路急行,直至王府后园。</p>

与一般的亲王王府不同,李忱后园全无花草树木,除了草皮马场,便是一些刀剑棍棒。</p>

一群壮汉不顾春寒料峭,正在夯实地面,平滑如镜的演武场内搏杀拼斗。</p>

大唐与后世不同,自武后开武举之后,民间尚武之风大炽。便是李白杜甫这样的书生,亦是佩剑行天涯。</p>

玄宗年间,有诗圣杜甫、书圣张旭,剑圣裴民。</p>

这裴某人,以双手剑闻名于世。传言他舞起剑来,水泼不进,剑气可以伤人。拼杀起来,三五十人近身不得。</p>

李忱在初组他的玄甲精骑之时,所有的少年都极是仰慕裴民。一心要练好剑术套路,却一个个被李忱打的灰头土脸,甚至伤筋动骨,卧床不起。</p>

他到底是后世之人,知道中华武术,讲究的决对不是套路。武术发展,至唐朝方才有套路花式,观赏性强,而实用性差。到得宋时,更是棒法枪法,一说一套,只是临阵对敌,大败亏输。因鉴于此,李忱自幼习武时,便依照后世的练劲方法,结合当时京城禁军中高手的陌刀术,再下令部下精习骑术,要立志以意劲来锻炼全身,使之运用如意,方能大成。</p>

“无往不收,无缩不垂!”</p>

甫至武场,李忱便看到两人演武,一人持盾死守,一人用陌刀死力向前,大力挥斩。</p>

他略看一气,便摇头叹道:“有收有放,每收必放,每垂必缩,含蓄蕴藉而锋茫不露,杨明辉,你如此轻佻浮力,必败无疑!”</p>

那壮汉听闻他言语,却是颇不服气。持盾死守那人,眼看便要缩到死角,又哪里有机会翻身?</p>

当下不管不顾,死力向前,却冷不防被那持盾汉子在脚下一勾,他用力太猛,无法收力,只觉下盘一轻,已在扑倒在地。</p>

待再想爬起,却觉头颈处一寒,已被人用刀压在后颈之上。</p>

他忍不住骂道:“张仲武,快他奶奶的把刀拿开!”</p>

那持盾汉子哈哈一笑,也不过份让他难堪,轻轻将刀收起。那杨明辉爬起身上,在张仲武肩头狠劲一拍,却也随之大笑。</p>

两人放下手中兵器,一起回过身来,往李忱身前跪下,见礼道:“末将参见光王殿下。”</p>

李忱含笑将两人扶起,又向杨明辉道:“这下可服气了?”</p>

“服。不过俺不服仲武这小子,俺只服光王殿下!”</p>

“呸,没一次能赢,还偏生嘴硬!”</p>

李忱斜眼视之,知道这杨明辉是当真粗豪,这张仲武其实粗中有细,甚是精明。不过平素善于掩饰伪装,旁人多半不知。</p>

见他被自已瞧的有些发毛,李忱也不为已甚,收敛笑容,向二人道:“孤一会去通政楼送皇帝陛下往骊山汤沐。你二人不必跟来,出长安,去帮孤接人。”</p>

杨明辉奇道:“什么人要我们兄弟亲自去迎?殿下,你这次不随陛下一起往骊山么?”</p>

他见李忱神色不悦,知道自已说走了嘴,轻轻自打一个嘴巴,又笑道:“什么*好地方,皇帝没事就跑去。既然殿下有令,咱们一定将人好生接来就是!”</p>

李忱微微一笑,将差事吩咐给这两个都将,自已洒然转身,出府往通政楼去也。(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