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四回 新政(2 / 2)

逼上梁山 问天 6845 字 2019-09-16

要知道,此时百姓推举出来地乡老,那绝绝对对乃是他们各自村乡的族老厚德之人。这些人,那可是绝对为自家百姓族人说话的,有着他们的监督,百姓自然放心。而断案以及行政的法官、县官,在百姓的监督下,处事自然要公允。

新王朝,新吏治,这开头的时候,没有丝毫的变形,自然要比那大宋此时贪官污吏当道,要得人心的多。

而李民除按照当初在二龙山与李纲闲聊订下地体制,整顿了吏治之外。对与那占据宜州,反叛了方腊的愈道安,并没有加以关注。毕竟这愈道安原先还是方腊的部下,这方腊的人,还是让方腊处理去罢了。他李民只需一步步的巩固现有的地盘,随着民望的扩大,这东南等地,早晚都会安定的。而他李民手下的部队,也会彻底对他李民产生归属感。

而这两个月之中,方腊跑了折家军,对与那愈道安,也是愤恨不已。自领大军三十万,调了他手下地原本护国大将军司行方,镇国大将军厉天闰,以及本家地侄儿方杰,全力攻打愈道安。

却也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愈道安已是退守了宜山。

只不过,愈道安最近却是说服了当地地瑶族头人支持,暗中打了方腊一个突击,令方腊大军溃败。

李民闻报,当即暗暗头疼。要知道他此时连江南等地还没有彻底安抚呢,只是暂时靠着自身的名望与异能,慑服了大量的杂牌军归顺,完成了对东南的统一。现在却又面临民族问题。那少数民族问题,即使在李民出生的那个时代,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新中国大一统的环境下,那还不仅有着少数民族有待政策,而且更有着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等行政区域。

这要是处理不好,他东南这个新建立的行政区域,那可是不得安宁的。甚至拖上个五六年,十几年。那都是又可能的。

而李民现在,却是没有时间和他们耗,这不仅是吐番、大理、安南等国接到大宋的借兵旨意,调集兵马,进入大宋。攻击他李民东南的准备时间,最多也就是四个月,如今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更主要的是,李民虽然不想大宋过多抽调边军地力量,给了大辽和西夏的课程之际,可李民却也更不想大宋重新恢复了军力,再派军兵来讨伐他江南。

要知道,大宋虽然国防战力不高,可那主要是多年的太平。以及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闹的。大宋地将才可是不少。别的不说,单就李民知道的历史,北宋在丢失汴梁之后。只是单凭江南丹丸之地,不禁抵御金国多年,甚至在金国灭亡后,连纵横世界的蒙古铁木真,都是接连吃过南宋的两回败仗,南宋更是蒙古唯一打了几十年,这才攻克的一个国度。

可见,大宋军队此时的战力虽然不高,可战争潜力。却是空前的强大,尤其是此时的北方人口众多,再加上又有饥荒,以大宋地国策,荒年变饥民为兵的政策,迅招收几十万的军兵,那可是快地很。

尤其是李民早已从高俅那里知道赵佶此次派高俅驻兵淮南,做的就是此等打算。可以预见,等他李民这边拖上一年半载。整顿好军政之后,大宋的军力,也绝对重新恢复了。

如此打,却是成了消耗战。故此,李民必须在今年七月份秋粮收获之后,立刻起兵,进攻汴梁,不给大宋再次讨伐的机会。

故此,愈道安以及瑶族百信问题。必须战决。

当下。有朱武建议李民:“主上,瑶族民风彪悍。又处老山密林之中,不便围剿。当以安抚为主。那瑶族子民,多慕我汉家富足,所恨只不过是为官者不公,可遣一能言之人,前往彼处,喧以新政,许以利禄,自可令其依附。”

朱武此言,却是改变了李民的主意。原本李民受后世影响,也是觉得这些少数民族,当先以威压,而后再以安抚。最终同化。可如今,时事所迫,也只能先以安抚为主。只不过,这人选却是不好安排。李民军中,连这些降将都算上,却多是北方来的,对这应属广西一带的民情,实在是所知不多。

最终,却是吕师囊自告奋勇。

这吕师囊自彻底归心李民后,爆了极大的政治热情,无论是帮李民整合军队上面,还是为李民镇守后方,处理政务上面,简直都是一个工作狂人。可就这,吕师囊还是老自觉干的不够。而今知道李民为寻找平定愈道安以及瑶族百姓抵抗新政地事犯愁,自是要为李民分忧。

只不过,这吕师囊被李民成功洗脑后,那不仅可以说算是李民的绝对心腹,更是李民这里改革派,新政派的骨干主力,如今已经被李民指定成了东南下议院的议长,管理的政务多如牛毛,李民怎么可能让这么一个甘为孺子牛的工作狂人身陷险地,而把那些繁琐的政务,揽到自家身上。

故此,李民当即是一口否决,并再次阐明了吕师囊如今的工作重要,绝对不可稍离。这又令吕师囊大为的感动一番。直接就把自家地堂弟给贡献了。

要说,吕师囊那堂弟吕助,确实是一个人才,虽然因为太聪明,无法让人亲近心服,近而无法形成德望,无法成为一方领袖,可在出谋划策,以及游说等方面,那可是绝对还在吕师囊的本领之上。

只不过,这吕助一心要振兴吕家,却是没有什么兴趣创建什么理想国,故此吕助只是一心辅佐吕师囊这个本家的内定领袖,可却丝毫没有离开吕师囊,自行在李民军中展的意图。

故此,李民虽然知道这个吕助,却也一直没的用,而此时吕师囊主动贡献,李民自然没有一个拒绝的道理。李民当下遣吕助前往宜州相助方腊,招安愈道安。安抚瑶族百姓。

而在此事暂告一段落,李民却又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了景德镇身上。

景德镇。华夏有名的瓷都。坐落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时称新平镇。唐武德四年置新平县。镇为县属,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称为昌南镇。八年撤县,开元四年复置,县治设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开宝元年改名浮梁。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直到宋真宗景德元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

此时,景德镇至赵佶天佑元年,已经是定名一百一十多年了。此镇中人,多以瓷工,陶工为主,平日里忙碌不息,更有大量的江浙闽粤等沿海的商人往来采购瓷器,销往外海。平日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如今,李民苏州地海关税,主要就是靠这些销往海外地景德镇瓷器纳税。

不过,近日,景德镇瓷器的关税,却是极度萧条。虽说,此时天凉,商旅是少了一些,可是也是不应如此萧条。

但严寒虽然挡不住商人地脚步,但那战争的刀枪,却是没有哪个商人不怕的。

没别的,此时折家军已经突破了方腊大军在信州的围堵,退回了饶州,屯兵乐平。

这乐平地处万年镇、潘阳,景德镇之间,乃是交通要地。折家军驻扎在那,自然无错。只不过,折家军此时征战多时,粮草用尽,自然要在当地,就地进食,尤其是折家军乃是奉皇命讨伐东南,为饶州百姓抵御方腊,自然这劳军的吃食,就要摊在饶州的百姓身上。

这对折家军来说,那是理所应当。他们是朝廷的军队,饶州是朝廷的地界,他们打到这里,没有了军粮,自然要当地调派。而这对朝廷来说,也是应当应当责份的。

只不过,这对饶州当地的百姓来说,那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当今天下大乱,起因就是天下大旱。这饶州也是未曾幸免。只不过,饶州当地出了一个好官,姓洪名皓字光弼。眼见灾民疾苦,冒杀头的危险,截留了浙东纲米赈灾。这才令饶州一地,没有如江浙等地一般的反了。

可如今,连给百姓赈灾的米,都是洪皓冒了杀头的危险给百姓截留出来的,洪皓那里还坐等待罪呢,又如何能给折家军筹出米来。

这对洪皓来说,乃是实际情况,可对折家军来说,那可就是不得了的大事了。且不说那能给灾民筹米,却不能给他折家军筹米,那就极端的令折家军没面子了。单就是现在军中无粮,那折可存就无论如何,也只能先想法弄到军粮,让他折家军活下去。

这已经不是什么善恶的问题了,而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ps:猛然看到阳明弟子、王瑞二位的打赏,心中真是一阵暖流。感谢支持。我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