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铁腕治国 第三百九十五章 泄密事件(下)(2 / 2)

名门 高月 0 字 2021-09-22

张焕刚将此事放下,忽然,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小宦官快步进来禀报道:陛下,御史颜中丞紧急求见。</p>

张焕一怔,这么晚颜九度来找他,难道又生了什么大事诧异只在一念之间,他当即命道:宣他觐见</p>

遵旨</p>

片刻,颜九度在小宦官的引导下匆匆走进了张焕的内书房,躬身施礼道:臣颜九度参见陛下</p>

颜九度是裴莹的舅父,也算张焕地长辈,张焕笑了笑便和颜悦色对他道:颜中丞这么晚来找朕,可是生了什么大事</p>

臣要弹劾中书侍郎裴伽。颜九度取出弹劾章高声道:裴伽擅自带押密奏折回府批阅,又私下给侍妾,导致朝廷重大机密泄露,现在已造成严重后果。</p>

说罢,他高举弹劾章双手递了上去,小宦官接过,转呈给了张焕,又是裴家不等看折子,张焕的脸色便已经先冷了下来。</p>

他一言不地打开弹劾章,细细地翻看,脸色也越来越阴沉,目光仿佛凝冻了冰霜,且不说裴伽泄露了重大的机密,将严重损害他行宝钞的计划,单单擅自带奏折回府这件事就使他深恶痛绝,一个无故迟到或缺勤一个带公文回府处理,这两件事都是从前裴俊主政时留下的两个官场恶习,极可能会造成暗箱操作,这是他决不能容忍之事,在他登基的第三天便宣布了将严格朝纪,现在才半个多月裴伽便顶风作案,也不能说他是故意而为,应该说裴伽根本就没将他张焕的圣谕当回事。</p>

这件事情况可属实朕的意思有没有确切证据张焕将奏折一合冷冷问道。</p>

颜九度已经感受到了张焕对此事的重视,他心中暗喜。连忙答道:回禀陛下,此事臣借助了监察室地力量,已经查到泄露机密地源头是裴伽爱妾的弟弟陈四郎,他目前已经被监察室控制。证据确凿。</p>

做得好张焕点了点头,这件事朕已经知道了,明日一早朕再来处理此事,颜中丞辛苦了。</p>

张焕随手取过御案上地一方玉貔貅镇纸,递给颜九度道:这个玉貔貅镇纸朕就赏给你了。</p>

颜九度大惊,连忙摆手道:陛下,这是臣份内之事。安敢受赏</p>

朕知道,朕赞赏的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你不惧权贵铁面无私的精神,朕是为这个而赏你,希望你就象这只貔貅一样,为朕压住朝中的邪气。</p>

颜九度鼻子一酸,他缓缓跪下,双手接过张焕所赏赐地玉貔貅,声音哽咽道:臣绝不会辜负陛下的圣恩</p>

麟德殿御书房的灯亮了整整一夜,张焕身影不时在纱窗上出现。他时而低头沉吟时而仰头长思,一直到东天际呈现一丝青明,他才终于批阅完全部奏折。伏案小睡了半个时辰。</p>

当东窗上映出一缕彩霞,老宦官朱光辉才不得不将他叫醒,陛下,卯时已经到了,该准备上朝。</p>

张焕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他疲惫地伸了一个懒腰。问道:皇后可有什么话要你带给朕</p>

皇后娘娘确实有话要老奴带给陛下,她希望陛下能爱惜身子,来日方长。</p>

朕知道了。张焕忽然又想起一事,他立即快步走到隔壁小间,推开一条门缝,只见东方云仰头倒在地上,腰斜扭着一只手还拿着笔,嘴张得老大,露出黄澄澄的一对大板牙。就仿佛一尊雕像一般一动也不动。</p>

张焕笑着摇了摇头。又慢慢地把门关上了,回头吩咐安忠顺道:让他再睡一会儿。等会用马车送到朕的御书房去。</p>

多谢陛下关心,臣不碍事。房间里传来了一点动静,东方云已经醒了。</p>

很快,几个宫女打来洗脸水,今天时间还早,张焕便在书房里稍微梳洗了一下,又换了衣服,这才乘车向紫宸阁而去,东方云也乘坐另一辆便车跟随在后面。</p>

马车里张焕一边吃着点心,一边再一次细看颜九度的弹劾章,应该说现在还不到大动裴家地时候,他的皇位还不牢固,很多事情都还要依仗裴家全力支持,但裴伽擅自带奏折回府批阅导致朝廷机密外泄,这件事又必须要严惩,要借这件事坚决刹住这种事再次生,那怎样做才能两全呢</p>

张焕拉开车帘,一股清新的风迎面扑来,他忽然想起了裴明远,算起来他应该归来了,他的归来也就意味着裴家的家主之争即将白热化。</p>

张焕将奏折合了起来,闭上眼躺靠在软垫上,脑海里在思考着那个鹤蚌相争的古老故事。</p>

进了御书房,安忠顺正安排几个小宦官准备将张焕昨夜批得奏折送到中书省去,张焕立刻将他叫上来,你去一趟中书省,替朕把这个交给裴相国。</p>

张焕把颜九度的弹劾章递了过去,嘱咐他道:记住了,一定要交到他本人的手中,就直接告诉他是朕给他的。</p>

安忠顺答应一声,接过奏折刚要走,张焕忽然又叫住了他,你回来时,随便将兵部段侍郎给朕宣来。</p>

兵部侍郎段升云便是段秀实的儿子,在这次被屠杀地李勉集团中,段秀实是唯一被饶过之人,张焕念在当年的旧情特赦了他,没有追究他提供亲兵的罪责,但同时也罢免了他安北大都护一职,命他在京养病。</p>

但张焕对他地两个儿子段升云和段知云却照样重用,段升云由工部侍郎转为兵部侍郎,段知云升为沙州都督兼敦煌刺史,率领五千豆卢军戍边。</p>

</p>

安忠顺领了皇上的口谕匆匆去了,此事张焕的御案上又堆了一百多本奏折,他只得苦笑一声,刚拿起一本,这时一名小宦官匆匆跑来禀报,启禀陛下,前相国崔圆在宫外求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