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碎叶风云(二)(2 / 2)

名门 高月 0 字 2021-09-22

拉希德似乎感受到了阿古什的不满,他回头微微笑道:你是在埋怨我对你隐瞒真相吗</p>

臣弟不敢阿古什生硬地回答道。</p>

拉希德笑了笑,并没有把阿古什的不满放在心上,他又缓缓说道:你不要以为我派你来撒马尔罕是没有用意。事实上你做得很好,这次你平息了康国即将掀起的大规模起义,我就很满意,我们在阿姆河以东推行伊斯兰教的目地并没有改变,但是方法要改变,象过去那种强制推行地办法会把突厥人推向大唐,所以。我才会派你来做撒马尔罕总督,要用文学和艺术的手段潜移默化地改变突厥人的生活,比如用我们大食人的建筑文化学校公共图书馆,只有让突厥人接受我们的文化,他们才会接受我们的宗教,最后才会真正地成为大食人,这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办到。这是十年二十年的长期过程。或许在突厥人的下一代才能实现,我希望你能理解我良苦用心。</p>

直到此时此刻。阿古什才真正理解了哈里地目光长远,他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跪倒在地上,朗声道:臣弟绝不辜负哈里陛下的期望</p>

你起来吧拉希德的目光渐渐变得犀利起来,他沉声道:但是九月的碎叶战役还是要打,我绝不能容忍大唐人肆无忌惮地在碎叶坐大。</p>

阿古什也点了点头,由衷地说道:有陛下地深谋远虑,王思雨绝不会是陛下的对手。王思雨拉希德摇了摇头,淡淡一笑道:王思雨不过是一只猎犬罢了,他不配做我的对手,我的对手此刻在大唐的都城长安,据说他和我同龄。</p>

拉希德转过头,负手凝望着遥远的东方,不知此时此刻,他的同龄人对手又在做什么呢</p>

长安崇仁坊,张焕在工部和将作监等十几名官员地陪同下,正满怀喜悦地参观鸿印坊的一项新明,他眼前摆放着一只特殊的刻盘,通常一只刻盘只能印一张书页,象尚书论语这样的一本书就需要数百只刻盘,这些官方指定的典籍还好一些,几乎每个印刷工坊都有一套,但如果是新书,或是别的新印刷品,就必须重新刻盘,刻工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而且用了一次以后往往就废弃不用,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且成本奇高,极不利于书籍地推广。</p>

但眼前地这个刻盘就不同了,它竟是由一百二十个的字模组成,印刷完后又可以把字模取出来,拼成另外一页内容,这样一来,印刷作坊只要有一套完整地字模,就可以印刷任何书籍,极大的节约了印刷成本,有利于书籍的推广。</p>

这项重大明的起因是鸿印坊接了朝廷的一桩大生意,每天印刷一万份大治邸报,这是继开元杂报后朝廷又重新开始印刷官方报纸,不仅要送给朝廷各部监省台,还要送给大唐的三百六十个州和一千五百个县以及各地驻军,甚至大唐各位退仕的元老也送上一份,报纸上有大唐每天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新的政令。</p>

每天印刷一万份邸报,至少每天就能稳赚百贯,鸿印坊接到了这项令所有印刷工坊都为之眼红的大生意,但问题也出来了,印一份邸报每天至少要刻二十张盘,而且礼部下午把文稿送来。次日天亮就要,也就是说除去印刷时间。竟有只有两个时辰刻盘,只有最优秀的老匠人才能办得到,而且这段时间别的什么生意都不能再接。</p>

为能吃下这笔大生意,鸿印坊东主黄苦行便在匠人中悬赏三千银币,谁能解决人手不足和刻模盘时间不够的棘手问题。他就将获得这三千银币地赏钱,正是在这三千银币的激励下,一个有着四十年刻模经验地老匠人很快提出了活字的办法,这不仅解决了印刷报纸的棘手问题,而且也使困扰了印刷业几十年的高成本和刻字匠人不足的瓶颈得以迎刃而解。</p>

这项印刷术地重大改进顿时轰动了朝野,许多人都认识到,这将对大唐文化的展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连大唐皇帝张焕也在百忙之中。亲自来鸿印坊视察。陛下请看,这活字是用硬木刻成,大小如一。东主黄苦行将满满一盒字模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张焕面前,这里面有一千个活字,都是用铁木制成。草民还准备泥土烧成陶字模,这样可以加大字模的重量,有利于排列,也有匠人提出用铜字模,草民也打算试一试。</p>

</p>

张焕饶有兴致地从密密麻麻的字模中取出一字,却是明字,他笑了笑道:从这么多字模里取出想要的字也是个技术活啊</p>

回禀陛下。这其实倒是不难,每个字模都有自己的固定位子,只要熟能生巧,一个熟练的排字匠人只需一柱香地时间便能排好一页,这比从前刻一页至少需两三个时辰可要快得多。</p>

张焕点了点头,又笑道:那明这个活字的匠人在哪里,朕要见见他。</p>

黄苦行连忙将一个六十余岁的老匠人找来。介绍道:陛下。这就是明活字的老匠人。</p>

老匠人连忙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诚惶诚恐道:草民常平叩见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万岁。</p>

老人家快快请起张焕命人把老匠人扶起来,便好奇地问他道:老人家怎么会想到用活字这个办法</p>

在皇上面前,老匠人不敢扯谎,他偷偷看了一眼东主,有些胆怯地说道:其实活字的办法草民在十年前便想到了,有一次我刻地盘掉在地上摔成了碎片,我把它拼了起来,便由此有了活字的念头。</p>

黄苦行听老匠人在十年前便明了活字,他翻了翻白眼,这十年时间损失了他多少成本,但在皇上面前他却不敢吭声,张焕也十分惊讶地问道:既然十年前便想到,为何到现在才说出来</p>

老匠人张了张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显得十分为难,张焕见了便微微一笑道:若为难不说也罢了,朕不勉强你。</p>

老匠人又一次跪下,终于说出了原因,陛下,草民不肯说的原因很简单,若说出来,刻字匠人的饭碗也就砸了,我相信其他匠人其实也能想到,只不过为了保自己的饭碗,大家都不肯说罢了,这次要不是东主出三千银币,我也是断断不会说出来,可这样一来,我就是刻字匠的罪人了。</p>

老匠人满脸羞惭地低下了头,张焕默默地点了点头,亲自将他扶了起来,柔声安慰他道:虽然因你损失了一个行业,但我大唐的文化繁盛或许就会因你而起,你应该感到自豪才对</p>

说罢,他又对黄苦行道:这项活字技术既然已明,朕就不准你保密,你要向所有地同行推广它,此事事关我大唐文化的兴盛,你记住了吗</p>

黄苦行暗暗苦笑了一声,邸报上都登出来了,这哪里还瞒得住,他不敢怠慢,连忙跪下磕了一个头道:草民谨遵陛下的旨意,绝不向同行隐瞒。</p>

好了,朕今天就参观到此。张焕接下来还要接见他即位以来的第一批日本遣唐使,便离开了鸿印坊,但他刚刚走出大门,只见一名报信使飞奔而来,跪下大声禀报道:启禀陛下,碎叶急件,是关于阿史不来城。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qid,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