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吴子玉的梦想(2 / 2)

如果圣佛允居大位,究竟黄教之主又推何人?俾得奉为国师,此所未喻者二;

若圣佛意重黄教,不居君位,既称独立,究竟推戴何人为君,此所未喻者三;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历亲伊古以来,历代兴亡无不先有兆验,今兴国吉兆,有何见

闻,此所未喻者四;

独立之国必须兵力、财力足以自保,蒙古地域辽阔,防守各处军队数万恐不敷用,若练成十万之兵。饷精将由何出,亦不得不预先筹划。且办理国务须立大小衙门设官分治,用人必多,一切薪俸行政经费及军需各项银两将由何出,如何规定。此所未喻者五;

本蒙古以黄教为本,重在后世因果福应,我蒙人只知佛法,宏渡优越汉人等数千名,而于世界学问书史概未窝目,且蒙人于治国之道,从来贤才甚少,即我元太祖定鼎之时。亦延请耶律楚材、郭玉实二人任以军师、将军之职,现闻我蒙虽有灵法广大者八十一人,能否全蒙此所未喻者六;

治国之道必得贤才,军政学校行政司法各界须具有多数完全资格者方能敷用,我蒙人程度幼稚,若为独立国,人才是否敷用,此未喻者七;

我蒙用人行政尚未定衡,能保存永久独立不坏全局否?此未喻者八;

请求俄国保护,俄工涎我利权固属乐于接受,惟其军用物品,如饷稽枪械所费不资,我蒙财政困难。俄能否源源接济,此所未喻者九;果俄国能接济,事后如何酬报?俄本贪心,岂无特别要求,此未喻者

我蒙二百年来即为中华领土。环球各国共见共闻,此次俄人承认保护。是否通知各国得其同意,此未喻者十一;

我蒙究于何年何月成立,各国均未预闻,现在有无外交官直接请求各国宣布承认,此未喻者十二;

立国之道重建都,我蒙都现设何处?借俄国之保护力,是否保护国都,抑保护边境,此外我蒙有无担任国防军队,万一不幸而至于开战,如何防护如何对待,此未喻者十三。

谨拟愚见十三条照复。古语有之:天定胜人,人难胜天。是以照复贵老爷喇嘛等,请将一切情形详议见复可也。”

由此可见,就算是蒙古内部。对于是否自治也是意见纷纷。

袁世凯政府对于外蒙愧儡政权是采用政治方法多于军事行动,除了对内蒙设法争取,阻止其和“库伦政权”勾结外,对外蒙方面也下了不少力气。袁世凯和“库伦政权”君主哲布尊丹巴通信就是其中的一项策略。

袁世凯致哲布尊丹巴电如下:“外蒙同为中华民族,数百年来俨如一家,现在时局帖危,边事日棘,万无可分之理。贵喇嘛慈爱群生,宅心公博,用特详述利害,以免误会。各洲独立之国,必其人民、财赋、兵力、政治皆足自存,乃可成一国,而不为人吞噬。蒙古地面虽广。人数过少,尚不如内地一小省之数。以蒙民生计窘迫,财赋所入至微。外蒙壮丁日求一饱尚不可得。今乃欲责令出设官养兵购械诸费,不背叛则填沟壑,何所取给

话说的很客气,意思就是如果你要独立,老子说小儿姿打你,你要啥没啥,想要依靠类毛午独古。不想想当有叩小底特人的下场,土尔扈特人东归,口万人最后只有6万人回到蒙古。

哲复袁电如下:“渴仰仁声非伊朝夕,顷承电示,停谆告诫,感愧莫名。只以时势危迫。宣告独立,共推本哲布尊丹巴喇嘛为蒙古国君主。当经力辞未获,不得已而俯顺舆情。已允其请,即受其礼,布告中外。良用歉然。

外蒙此次起义,本为保族保教。保全领土起见,并非别有希翼,亦非惑于邪说,实困于虐政耳。所谓外蒙人数过少,贫弱已极,并不如兵。难期立国,均属实情。足征大总统策裕转危为安。德足辅世安民。秦镜高悬,无微不至,钦佩奚如。

方今时势,外蒙之存亡在公之操纵,操之过严,不溃即溢,则何异于为丛驱爵,而希菩心佛力大施级引。玉成此举以免群生沟壑之忧。即造万世无量之福,幸何如之?大局攸关。用敢冒昧直陈,仍祈不弃,时赐指南,俾免陨越,是所至祷。肃此电复。”

蒙古王的回信也极其客气,你要打就打吧,福祸只在大总统一念之间。是相安无事还是血流成河,我们都没意见的。

外蒙附俄独立已成骑虎之势,北京政府乃不能不争取内蒙,袁世凯把这个任务文给了吴佩乎,本来这个差事轮不到他一个小团长,但是吴佩享极力争取,外加上没有人愿意去干这个苦差事,最后吴佩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这个抚远将军。

内蒙古分为六盟,即集四盟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诺,和西二盟乌兰察布、伊克昭。西二盟共辖旗,但属地颇广,南界山西,西南连陕西,北抵上谢图三音诺颜,东南邻察哈尔,南北相距劝余里,东西相距!如余里。西盟自共和宣布后并未和绥远连络,吴佩乎先礼后兵照会乌、伊两盟各旗,令派要员至佞,其照会曰:

“共和成立,五族一家,从前藩属名称悉已化除,本将军奉命前来守土,以造福盟旗为当务之急。惟前此种种困苦,应如何一律解脱,后此种种障碍,应如何一切排除,各盟旗身家所系,观察较详,文到之日。务各遴选通达政体蒙员作为各盟旗代表,限于本年旧历十月二十五日齐集绥远,公同筹议一切办法。芶有可以利各盟旗者,本将军自无不乐为设施也。”

吴佩乎召集西盟代表来议的理由:一是谋求各盟旗的福利,二是断绝库伦的羽翼,三是晓喻蒙人了解共和真旨。

不料张的照会送去后,乌兰察布盟各旗联衔反对,吴佩乎也不含糊,督领马队一营、步队一营、机关枪炮队各一连、巡防马队二队,径趋乌盟四子部,包围四子王府。以武力迎乌盟长勒旺诺尔布亲王返绥。

刺刀在前大炮在后,勒王态度顿时改观,抵绥后晤见吴佩享,倾谈之下,顿释前嫌,吴佩乎复派人率队往迎伊克昭盟正盟长阿尔宾巴雅尔。同时乌盟盟长勒王亦通电给乌、伊两盟各旗,劝导来绥协商赞助共和,勒王的文告略云:

“窃念我蒙族僻处塞北,地方辽阔,文化阻遏,人民固守成见,一闻改革,罔不惊

疑,受**之惨酷而不知,被外人所欺骗而不悟,深堪浩叹。本王此次到绥,张将军待

遇优厚,恩礼有加,日夕畅谈共和成立之起源,人民应享之权利,外人居心之奸险,自

由平等之幸福,本王闻之忧然大悟。”兹将利害祸福为我盟长及各族诸公一述之。夫

共和之成立,原以前清政体崇尚**,国家事无巨细均由一二人主持,因是内政外交诸

多失败”补救之道,非合五大民族结成一大团体,群策群力,不足以弥外患而振邦威,

是以不惮牺牲,不惜生命,造成今日之共和,况待遇蒙古尤为情至义尽,平等而外,

更有特别之条,我蒙族何乐用不为民国之民乎?我蒙地接俄疆。俄人窥伺已久,辄欲假

保护蒙古之名,以遂其并吞蒙古之愿。即以此次俄库协约条件而言。蒙民自由录夺几尽,

并吞之心,显露言幕,将来果入俄人范围,其苦处更何堪设想。此皆库伦哲布尊丹巴活佛等蠢尔无知,甘受其愚所致也。凡我蒙人当知俄人之诡谋,活佛之无状,非为我蒙谋

福利,实为我蒙遗隐忧,本王有鉴于此,幡然醒悟,洞悉共和政体之善,深望我蒙族诸

公,与我同心协力,赞助进行。

事情进行到这里,一切都很顺利,吴佩乎人生的第一个辉煌关口,似乎已经为他开放,哪怕百年之后,史书上也会浓墨重彩的写上他的这次壮举“民国初年国事纷纭,北洋吴佩乎阻外**立,民国疆土百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