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大厦将倾(2 / 2)

在战争爆发后,英、法两国再度进行努力,劝说比利时国王同意举行参谋人员会谈,以协调盟**队和比利时军队的战略。英、法表示,要是不这样做,一旦德国侵入时,就不能给予有效的帮助。国王及其顾问们不愿意采纳盟国的建议,他们认为,这些建议将危害他们的中立,使他们丧失掉继续不介入战争的机会。国王不相信比利时即将遭到入侵;直到那时为止从比利时驻柏林大使达维尼翁子爵那里接到的报告,助长了国王的这种看法。他们认为,举行参谋人员会谈,徒然给德国人以侵略比利时的借口,因为德国人通过他们的谍报机关,或者甚至由于盟国方面有意走漏风声,必然会发觉正在进行会谈活动。国王及其顾问们深信,盟国急于想把比利时纳入其行动范围。

9月29日,国王在一份拒绝英国迫切要求举行参谋人员会谈的照会中,说比利时人为了进行一场有力的抵抗而作的准备,将使盟国在必要时来得及进入阵地。

虽然利奥波德仍坚定地拒不同意举行参谋人员会谈,但在9月底,比利时却开始同法国就两国的计划在口头上交换了情报。经过初步交换情报,以及随后继续交换的情报,均表明比利时人渴望法国人和英国人能在安特卫普-列日一线进行支援,而法国人只愿意在靠里面的安特卫普-那慕尔一线给予支援。他们坚持以这条防线加速施工作为支援的条件。

与此同时、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使比利时能调整其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大陆情况。8月28日、29日、31日和9月5日,政府颁布了一批非经特许不得出口或过境转运的商品清单。9月间,派遣代表前往伦敦、巴黎、柏林和海牙去讨论贸易问题,尤其是食品和原料的供应问题。由于比利时的进口物资,包括从比属刚果输入的物资,有百分之二十一是用海轮装运的,因此,除非它能同中立国的货源作好安排,否则特别容易受到盟国的压力。由乔治?德尼(前任首相和当时的财政大臣)率领的一个代表团奉派前往美国,谋求美国的同情和支持。在这以前,当德?利尼亲王于1939年4月负有特殊使命派往美国时,就曾作过努力,希望美国答应,一旦发生战事,将帮助向比利时供应粮食。美国当时作出的反应,曾使利奥波德国王认为,对于中立国家抵制英国政府要求的努力,美国将只能给予微弱的支持。

由于比利时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和盟国进行的,因此它甚至比其他某些中立国家更少有可能执行经济独立的政策。而且,与盟国和解,也将使比利时经济生活的通常渠道少遭破坏。比利时同德国的贸易,规模要小得多;但是它从德国最重要的进口是煤和焦炭,这就使德国人在谈判时操有胜券。

在同英国人进行了初步商谈以后,比利时的一个代表团于10月3日到达伦敦,12月11日,与英、法两国达成了一项战时贸易协定。由于比利时人同情盟国,也由于比利时同它们有主要的贸易关系,因而比较容易达成协定。这项协定包含两类商品:一类是比利时政府完全禁止出口的商品,另一类是出口额限制到战前水平的商品。要对第三类商品达成一项协定却困难得多,这类商品是指那些经过加工后并按盟国规定的条件再出口到交战国和中立国的商品。盟国要求减少这类商品的出口,尤其是羊毛的出口,此事激起了德国人要报之以中断煤的供应来相威胁,英国政府采取了对策,禁止比利时政府拥有的羊毛在英国销售。1940年3月1日,比利时终于同英、法两国签订了一项包含一切类别商品的协定。

~~~~~~~~~~~~~~~~~~~~~~~~~~~~~~~~~~~~~~~~~~~~~~~~~~~~~~~~~~~~~~~~~~~~~~~~~~~~~~~~~~~~~~~~~~~~~~~~~~~~~~~~~~~~~~~~~~~~~~~~~~~~~~~~~~~~~~~~~~~~~~~~~~~~~~~~~~~

~~~~~~~~~~~~~~~~~~~~~~~~~~~~~~~~~~~~~~~~~~~~~~~~~~~在1939年10月底以前,对于德国的意图日益感到惊恐是有理由的。德**队在毗连比利时和荷兰的边境上不断增加兵力,德国报刊猛烈抨击中立国家,指责它们偏袒盟国,指责它们面对英国的封锁措施未能组成一个坚定的阵线,德国飞机飞越比利时领空的次数增加,这些都是危险的信号。比利时驻柏林大使达维尼翁和武官戈塔尔斯报告,他们得到情报,比利时即将遭到入侵;他们说,有关法国、荷兰、比利时的计划和地图正在调集并分发给部队。与此同时,德国人却重复保证说,比利时和荷兰对于德军在它们的东部边境集中一事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德国人说,这纯然是防御性的,而且是被迫采取的,因为法军在法-比边界集中而比军又同时改变部署,这时几乎完全是针对德国的。在10月26日的电报中,达维尼翁进而说,意大利人已告诉柏林方面,德国如侵入比利时,意大利将感到遗憾。他又说,比利时表现亲近盟国的情绪,使德国的政界怀疑,比利时是否将继续保守中立。

第二天,10月27日,利奥波德国王向美国发表广播演说,重申比利时决心遵守它的中立声明,同样也下定决心在遭到进攻时进行抵抗。同一天,斯巴克发表演说(上面曾提到过),警告比利时人不要不负责任地发表意见。10月30日,范?奥韦尔施特雷滕奉国王命向德国武官帕彭海姆保证,比利时决不容忍外**队进入,除非是应邀而来。

11月3日,德国驻布鲁塞尔大使冯?比洛-施万特告诉园王的秘书卡佩尔伯爵,由于希特勒的和平建议已为盟国所拒绝,因而发生一场全力以赴的大战的时刻正在迅速临近。在随之而来的激烈斗争中,中立国家将要受害。第二天早晨,冯?比洛见到了国王本人,并告诉他,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确信,盟国正在准备侵入比利时,而最高统帅部不愿让对方先予占领。军事行动即将开始:只有国王维护和平而对这种行动进行干涉,才能挽救这一局面。外交部政治司司长皮埃尔?范?聚伊朗男爵也听到冯?比洛提出的要比利时采取和平行动的建议,并同斯巴克就此进行了讨论。两人都认为,这样的接触是没有用处的,——甚至是不合适的,因为德国发起的这个和平行动,对比利时来说,是徒然招怨英、法。

与此同时,11月6日,荷兰的威廉明娜女王致函利奥波德国王,邀请他同她一起进行斡旋,以阻止战事扩大。由于局势严重——荷兰人认为荷兰即将遭到入侵——女王还在信中附了她建议采取措施的文本。斯巴克对此并不热心。他认为,这样性质的建议,应当由政府通过通常的外交途径送出,另一方面,他对所建议的措施也不满意。他提出了修正意见,但是威廉明娜女王说,她不准备接受这些修正意见;她还说,如果需要,她将单独行动。利奥波德则急欲和女王一同行动,理由是“这是君主的事”,他决定立刻去海牙,并在当天晚上由斯巴克和范?奥韦尔施特雷滕陪同到了那里。荷、比两国的国王和外交大臣就信件文本一直商谈到次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