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与虎谋皮(2 / 2)

希特勒于8月24日下午6点从贝希特斯加登回到柏林,戈林正在总理府等他。三刻钟后,里宾特洛甫带着已签字的德苏协定文本从莫斯科飞回坦贝尔霍夫机场,并直接来到了总理府。据英美报纸记者报道,一批德国部长和军队首脑(包括陆军和海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和雷德尔)已在7点钟被召往总理府,在那里一直停留到次日凌晨。他们是在和希特勒、戈林、里宾特洛甫一起通宵开会呢,还是留在休息室里等待希特勒作出关于进攻波兰的决定,这一点还不清楚,因为直到写本书时,还没有看到有关这次会议的可靠记录。只不过两天以前,在上萨尔茨堡会议上,进攻波兰的日期和时间就已经暂时决定在26日拂晓,希特勒并就政治背景情况作了相当详细的说明。入侵的军事部署则在很早以前就已作好了。(在4、5、6月间发出的、由希特勒或凯特尔或他们两人共同签署的关于“白色方案”的命令至少有六个。)那天晚间的会议是匆促召开的,会议开得那么长,说明引起争论的问题一定是自从上萨尔茨堡会议以后在外交形势中出现的那个极重要的新因素。这就是英国政府方面表现出意想不到的坚决态度,这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发展。军事首脑们心中考虑的最主要问题一定是:希特勒是否将坚持他22日的决定?如果是的话,进攻的命令必须至迟在第二个慕尼黑?

刚从莫斯科凯旋归来、正在得意之中的里宾特洛甫,一定会感到幻想破灭。他向希特勒作了汇报之后,不得不再听一听希特勒所作的关于最近几天的形势以及与英国的关系已进入了死胡同的报告。德苏公约这一突然行动,显然并没有能削弱西欧国家支持波兰的决心。21日宣布公约即将签字后,英法两国所显示的与波兰人的团结一致,已经使纳粹领导人们感到很吃惊,现在还要再加上张伯伦口气强硬的信件和亨德森在贝希特斯加登的坚决态度。这些表示已经足以使得希特勒踌躇不决了。希特勒本指望用“巧妙的策略”来孤立波兰,但却遇到了不易逾越的障碍。不过他还是向他的同僚们明白表示,他深信必须再试一试,即使是在这最后的时刻,离间西方国家与波兰,办法是给前者以友谊和合作来换取它们的抛弃盟友波兰。

但是第二天,8月25日,希特勒的外交计划就开始显得不妙了。早晨并没有给他带来他所期望的消息,那就是莫斯科的妙计成功后在伦敦和巴黎出现了内阁危机。相反,却是看到了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前一天在议会里发表的演说,给了他当头一捧。因此,他决定必须再对亨德森和库隆德勒做最后一分钟的工作,以便与西方国家做成一笔交易,使它们在他与波兰作战时保持中立。

~~~~~~~~~~~~~~~~~~~~~~~~~~~~~~~~~~~~~~~~~~~~~~~~~~~~~~~~~~~~~~~~~~~~~~~~~~~~~~~~~~~~~~~~~~~~~~~~~~~~~~~~~~~~~~~~~~~~~~~~~~~~~~~~~~~~~~~~~~~~~~~~~~~~~~~~~~~~

于是在午后12时45分左右,希特勒传话给英国大使说,他希望在1时半于总理府接见他。(库隆德勒稍晚一些才得到接见;很明显,并不那样担心巴黎方面会出现危险。)亨德森到了以后,希特勒(里宾特格甫和施密特也在座)交给他一份建议。他说这是为了与英国保持良好关系而作的最后一次努力,他建议亨德森亲自带了这份建议飞回伦敦。

建议大致如下:希特勒把亨德森在上次会见时(在贝希特斯加登)最后说的一段话看作是德英两国仍有可能取得谅解的一个希望,所以他准备再作一次努力来促其实现。但目前波兰的情况是难以容忍的,德国决心要“消除在它东部边界上的这种马其顿式的状态”。但泽和走廊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在这里没有对这个重要的问题更加具体地说什么),英国以战争相威胁,也决不能改变德国政府的态度。一场战争,由于那项新的德苏协定,将只会对德国有利。

总理继续说道,德国坚决要求解决波兰问题,不过希特勒推备,一旦这问题得到了解决,就向英国提供一项“巨大的、广泛的建议”。他将“承认大英帝国”,并保证以德国的实力来支持它,但有三个条件:1.他自己的殖民地要求应得到满足;2.不能损及他对意大利承担的义务;3.他和苏联达成的协议必须是“不可改变的”。在承认这些条件的基础上,他愿意与英国缔结一项友好互助协定,接受一种合理的军备限制,不再谋求修改德国的西部边界。

如果英国拒绝这些建议,那就将发生战争。这,希特勒说,是他最后一次的建议。

亨德森和这位总理在一起呆了一个小时。据他看(就如他在午后晚些时候发往伦敦的一件电报中所说的),希特勒在作此建议时语气“显然是真诚的”。而且,会见过后,在午后不久施密特给英国大使馆送来口头声明的正式文本时,他还带来了希特勒的一封信,在信中他请大使要求英国政府“非常认真地”看待这份提议。这最后一个姿态,因此(虽然不象是会成功的),这位大使是不能不加以理睬的了;虽然他已经警告过希特勒,英国不会背弃它对波兰说过的话,而且这份提议也不象是会被考虑的,“除非它意味着通过谈判来解决波兰问题”。于是他征得哈利法克斯的同意后在26日早晨带了那份照会飞往伦敦。在这之前,他向伦敦发了一份初步的报告,让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在25日夜间和26日上午去考虑研究。

希特勒现在已跨出了他的吓退那两个西方大国的外交行动计划的第一步,但他进攻波兰的决定还没有最后定下来。问题的关键现在似乎是要看他的轴心伙伴会采取什么态度了。墨索里尼会跟着他走吗?还是他对希特勒事先不同他商量就秘密缔结莫斯科公约的做法会感到太愤怒了?一封解释他的动机的信正在送往罗马的途中,但是鉴于波兰局势的十分紧急,在前一天晚上的总理府会谈中他就决定要里宾特洛甫立即打电话给齐亚诺。于是在凌晨1时,里宾特洛甫把在莫斯科的情况告诉了齐亚诺,并让他对波兰局势的十分危急有一个深刻印象。纳粹党人一定是整个上午都在等待着对这个信息的反应;而他们没有听到任何反应,也就说明了墨索里尼当天是犹豫不决的(下面还将叙述)。尽管在上午没有回音发来,但齐亚诺肯定已经“预先提醒过”在柏林的阿托利科,因为在下午1时25分,这位意大利大使要求里宾特洛甫于3时至5时之间接见他,他希望到那时能交一封信给他。里宾特洛甫却迫不及待地要阿托利科在下午2时30分到总理府去见他(紧接在会见亨德森之后),但是这位大使只能一再解释,他还没有接到任何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