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无奈一战(1 / 2)

 第三百三十一章无奈一战

8月28日,最高苏维埃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顶点小说手打小说)31日,伏罗希洛夫提议制定一项新的征兵法:入伍年龄降低了,服役年限则延长了。同一天,莫洛托夫有一个长篇发言,要求批准俄德公约。

为了“更全面地论证(俄德公约的)重要性”,莫洛托夫首先回顾了4月至8月间英法俄三国谈判的情况。他说,英国提出的第一个方案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因为“它忽视了互惠和对等义务的原则”。此后的谈判

继续进行了四个月。谈判帮助澄清了一些问题。同时它也向英法代表们表明了,在国际事务中对苏联必须认真加以考虑。但是这些谈判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军事谈判遇到了波兰拒绝接受苏联军事援助的障碍。……此外,谈判还表明英国并没有试图排除波兰的这些反对,相反地,还支持了它们。……事情对我们已变得很清楚,英法苏三国谈判是注定要失败的。

莫洛托夫接着又说,英法两国的态度“从头至尾充满了惊人的自相矛盾”。为了证明他的话,他不仅提到了两国在波兰问题上的态度,而且还提到了“它们以关于间接侵略的种种保留来阻碍它们(对苏联)的援助”的做法,而这些保留“是可以把这种援助化为乌有的”;也提到了它们的“极端拖拉作风”;还提到了它们“对待谈判很不严肃的态度”,因为它们竟把谈判委托给“不带有完备的授权证书的第二流人物”。他问道:

什么是英法两国态度中这些自相矛盾的根源呢?简单点说,事情是这样的:一方面,英法政府害怕侵略,考虑到这一点,它们也就愿意同苏联有一项互助公约了,因为这样能加强它们的力量。……但是,另一方面,英法政府害怕同苏联签订了一项认真的互助公约会使苏联强大起来,而这却又是不符合它们的利益的。人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恐惧在它们的思想中占了其他考虑的上风。

莫洛托夫接着又讲到俄德公约。

决定在苏联和德国之间缔结一项互不侵犯公约,这是在同英法的军事会谈陷入僵局之后才作出的。……因为这一谈判已证明,要缔结互助公约是没有基础的,我们不能不去考虑用其他的办法来保障和平和排除德苏战争的威胁。……为了使苏德互不侵犯公约成为事实,有必要创造另外一种局面。德国有必要改变一下它同苏联的睦邻关系方面的外交政策。只有当这后一个条件成立之后,……才算有了签订这项公约的基础。

莫洛托夫然后谈到了斯大林3月10日的那篇讲话。讲话揭露了“西欧政客们企图挑拨德苏冲突的种种阴谋诡计”,并“提出了德苏之间除了敌对外,睦邻关系的可能性的问题”。“必要而又切实可行的结论”现在已经从这些话中得出来了。在简略地叙述了同德国的商务谈判之后,莫洛托夫又讲到了“一些谣言”,说这些不实之辞表明,

对导致苏德政治关系得到改善的那些非常简单的原则完全缺乏理解。例如,人们在幼稚地问:苏联怎么能够使自己同一个法西斯政府改善政治关系?这真的可能吗?可是,他们忘记了,这并不是一个我们同另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的关系问题,而是一个两国政府之间的外部关系的问题。他们了我们的态度是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同样,我们也不允许我们自己的内政受到干涉。……苏联希望同所有的非苏维埃国家保持睦邻关系,只要这些国家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苏联。

莫洛托夫说,俄德公约的国际重要性是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的。

1939年8月23日……必须被看作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苏德之间的互不侵犯公约是欧洲历史的转折点,而且还不单单是欧洲历史的转折点。……公约的主要意义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欧洲的两个最大国家已经同意结束它们之间的敌对,消除战争的威胁,并相互和平共处。也是由于这项公约,在欧洲的战场缩小了,而且即使它还不能证明欧洲有可能完全避免战争,这种敌对行动的范围现在也将受到限制。唯一对这种事态感到不满的人,就是那些一心想在欧洲引起一场全面战争的家伙。

在他的发言快结束时,莫洛托夫对在英、法、美三国报纸上写文章批评这项条约的人,对“那些把条约中没有的东西都看出来了而随意歪曲条约内容的业余作者”,尤其是对“某些不愿看到德苏之间有和平或睦邻关系的英法社会主义政党领导人”,着实嘲笑了一番。他的这一段讲话也许比所有前面讲的都更接近于表达出苏联政府的真实意图。

难道这些先生是真的难以理解苏德互不侵犯公约的意义吗?依靠这项公约,苏联就不必再被迫让自己卷入战争,不管是站在英国一边反对德国,还是站在德国一边反对英国。难道真的难以理解,苏联现在正在奉行,并将继续奉行它自己的独立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促进苏联各族人民的利益,而且也仅仅是这些利益?(长时间的鼓掌)如果这些先生竟会有这样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打仗爱好,那就让他们自己去彼此对打,而不要拉苏联参加吧。(笑声和鼓掌声)我们要在旁观战,看看他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打手。(笑声和鼓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