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间接侵略(2 / 2)

认为上述波罗的海各国不愿接受这种保证,并且由于这种考虑才使得英法两国不愿接受苏联的提案,这种说法显然是没有根据的。这种说法只能是出于一种动机,即想要使谈判复杂化,并把它引进死胡同。不管怎么说我们大家都知道有这样的例子:譬如说,当英国认为给予这个或那个国家以保证是符合它自己的利益的话,它总是不等这个国家自己提出请求,就能够找到一些途径和方法来这样做的。

日丹诺夫还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论点。他说,在接受俄国的保证这个问题上,波兰所持的态度和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的态度并没有什么不同。波兰也曾声明过它不需要这样的保证,但这并没有妨碍英法政府去要求苏联政府答应保卫波兰免遭侵略。

(日丹诺夫最后写道)所有这些都说明,英国人和法国人并不想在平等和互惠的原则基础上同苏联达成一项协议。……他们所要的只是这样一项协定,即苏联在其中应扮演一名雇工的角色,并独自承担一切责任。没有一个有自尊心的国家会签订这样的一项协定。

这些文章清楚地表明,西方政府所面对的要求将是很难与它们早先对波罗的海国家作出的保证协调一致的。然而,如果它们想同苏联签订一顶条约的话,它们就不得不对这些要求作出很大的让步。英法与苏联政府的谈判继续不时地被芬兰、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抗议所打断。它们声称,一个大国未经邀请而径自强加于人的援助,将被认为是一种侵略行为。但是日丹诺夫的文章发表以后,英国政府觉得有必要警告波罗的海各国政府,为了全局的利益,它可能要被迫接受一种波罗的海各国不愿意要的安排。7月10日,张伯伦在下院被问到,他是否能够“保证决不违背一个主权国家的意愿,而强行将其列入陛下政府缔结的任何互不侵犯公约”。他还被要求作出更为明确的保证,即政府参与签订的任何协定,将“不会损害波罗的海各国的独立和自由”。他的回答是谨慎的。

陛下政府的基本政策就是坚持尊重一切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尤其是,它清楚地意识到芬兰和波罗的海各国希望维护它们的独立和中立的愿望。由于这也同样是陛下政府的目标,在目前的谈判中,它当然会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的。

此时,波罗的海各国出现了令人不安的迹象,即它们有更加倒向德国的倾向。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虽然芬兰不在内)已经接受德国提出的签订一项互不侵犯条约的要求。这三个国家似乎都在采取措施,谋求得到德国方面的保护以防止俄国人可能加予的干涉。例如,拉脱维亚外长芒特在第一个星期访问了柏林;德国总参谋长在6月底访问了塔林和赫尔辛基。不久以后,一批德国高级情报官员访问了赫尔辛基,顺便又访问了塔林。英国政府在莫斯科的代表曾指出,采取例如在三国协定中列举波罗的海国家的名字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这很可能会加速这种与德国修好的过程。但是他们发现,苏联政府对这事却有不同的看法。在它看来,波罗的海各国投向德国怀抱的迹象,只是再次证明,必须给予这些国家以保证,不管它们喜欢不喜欢这种保证。的确,俄国人是如此强烈地坚持,必须将芬兰、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列入受到保护免遭侵略的国家名单中去,以致看来似乎他们甚至宁愿把这三个国家推到德国怀抱中去,以便能得到一个借口再来进行干涉。

把受到保护的国家名单列入协定这一难题,最终还是解决了——虽然西方国家并不完全满意。7月3日,莫洛托夫告诉大使们说,苏联政府同意这样一个建议(这原来是由纳吉阿尔在6月21日的会议上作为他个人的建议提出来的),即受保护国的名单不列入协定正文,但应放在另一个不公布的、作为条约附件的单独文件中。但是究竟哪些国家要列入名单,仍然没有决定;在怎样的情况下才需要三国进行干预也还没有定下来。

苏联政府在6月2日的建议中把比利时也列入得到保证国家的名单。但是,那时西方政府还没有向它提起俄国的保证是否也适用于荷兰和瑞士的问题。根据1939年2月的一项君子协定,英法两国政府已经把德国侵略这些国家中的任何一国的行为视作构成宣战理由的事件,但是各有关政府中没有一个曾被询问过,它们是否希望得到一项保证;它们也从来没有正式得到过有关这一决定的通知。因此,这些国家处于一种同波罗的海各国十分相似的地位(西方政府认识到,为了它们自己的利益,它们是决不能允许荷兰、瑞士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侵犯的;这一事实的确使得它们对俄国人对波罗的海国家问题上所持的态度比较有了一些同情。否则的话,它们对俄国人的看法就可能是另一个样子了)。然而,芬兰人向英国政府指出,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别。荷兰和瑞士分别是英国和法国的邻邦,而没有同苏联接壤,它们也不怕西方政府会寻找借口来进行干涉,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另一方面,芬兰政府“确信,苏联的目的是想逐渐渗透和侵入他们的国家”。

在西兹6月15日致莫洛托夫的信件中,荷兰和瑞士也和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一样,被列为可能成为“间接侵略缔约三国”的渠道的国家,但它们都还没有得到或不希望得到保证。后来,当受到保护免遭侵略国家的名单显然如不列入三国协定的正文就必须列入一份不公布的议定书时,西方大国根据俄国人认为是极其重要的互惠原则,要求将荷兰和瑞士,还有卢森堡(按照法国的愿望),也一并列入名单,如果波罗的海各国列进去的话。这一要求引起了很大争论。俄国人争辩说,这是不可能的,要他们答应为了荷兰或瑞士而去进行干涉,无论怎么说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和这些国家还没有外交关系。他们完全拒绝考虑卢森堡这一例子。虽然法国人在这一点上继续坚持要求,但他们并没有得到英国人的有力支持。俄国人也坚持说,他们为得到保证的国家将要承担的新义务是如此沉重,以致他们不可能再把他们所承担的义务扩大到使那些未得到保证的西方国家也享受其利,除非他们能得到一些补偿。7月1日,莫洛托夫说,如果土耳其和波兰同意和苏联缔结互助条约,苏联政府可以考虑将荷兰和瑞士列入名单。土耳其政府当时在原则上也愿意缔结这样的一项条约;但西方政府明白,建议波兰也同苏联作出这样一项安排,那将纯粹是浪费时间。因此,它们不再企图把荷兰和瑞士与波罗的海国家摆到一起了。在7月初,它们又回到了早先提出过的一个想法,即应当有这样一条总的规定:当一个在协定中没有提到的国家受到进攻或威胁,而缔约国中的一国或数国认为有必要进行于涉时,应即相互磋商。

事实上,要俄国人在德国威胁或进攻荷兰或瑞士时给予西方以援助,那大概只会成为一场学究式的空谈。西方政府硬要把这两个国家列入名单,其主要动机也许是想运用以攻为守的手法,使它们经常作出的让步也能得到一些补偿。它们提出的在荷兰或瑞士受到威胁时应进行磋商的建议,是不合莫洛托夫的口味的。不管怎样,磋商的问题已经同间接侵略的定义那个更广泛的问题纠缠在一起,而这又是使西方政府和苏联政府发生分歧、引起最激烈争吵的问题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