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五节 公司制(2 / 2)

一六二二 石斑鱼 5300 字 2019-09-25

庞宁见史班不说话,摇了摇头道,“说真的,这几个月被郑家搞掉好几艘商船了,那十四家商号已经有七家停了航线,你难道没发现仓库里地器已经堆满了吗?”

史班闻言一愣,叹了口气说道,“好,好!拿去吧!”

庞宁用力拍了拍史班胳臂,笑道,“史工,怎么和割肉似的?四万两银子,你可以再建几个新厂了。”

史班啐了口,说道“全岛就这几十万人,去年农垦搞得太猛了,现在牛马不够,光靠人田都种不过来。航道断断续续的,还有什么工厂好建的,我还是回头搞搞我的钢炉子,为以后扩产做技术储备。”

庞宁哦了一声,说道,“是呀,总窝在海南岛上有什么前途,等我这次把台湾占了,这些事说不定都解决了。反正银子给你送到玻璃厂了,你自己看着花。”

史班点了点头,说道,“八磅炮这几个月搞了四十门,你都拿去吧。炮弹也都在四号仓库里,自己拿。”

庞宁眼睛一亮,兴奋不过地搓了搓手,笑道,“那这仗,就稳赢了。”

史班点了点头,说道,“小心些,我们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不光是史班在等庞宁的好消息,整个南海国都在等待海上清净的那一天。董学普在成功推广专利法案后,又给《民商法》增加了第三细则,推广公司制度,大力呼吁百姓合资经营实业。而这年头,最赚钱的,能用公司经营的,无非就是海洋贸易了。

这个时代早已经有了公司地概念,“公司”这个汉语词汇本身,就是由漳泉一带的闽商,在明末创造的。在福建西部的商号里,公司并不是一个稀奇的玩意。只不过用法律程序和国家机器明确规定公司的各种制度,南海国是第一家。

于南,或者说黄作涛黄公子,就是最早一批地公司发起人之一。

崖州城东面的小茶馆里,于南大声地宣传着他的“崖州贸易”公司的主要经营理念,远景目标,以吸引股东进行入股投资。下面的听众着实不少,却都把黄作涛的侃侃而谈当成废话,交头接耳地谈论着更有意义的信息。

“听说,于公子在五王起事前,那就是朋友…”

“可不是,去年在府城转了一圈,就被封了个上等民户,我们崖州城一下子搞出个这么高地爵位!”

“听说北王派来的知州,对于公子那都是客客气气的,都叫于公子叫先生。”

于南在台上说得口干舌燥,听众们始终不给面子,吵成一片。

于南没有办法,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

“和诸位说一句,我们崖州贸易公司的成立,绝不是跟这次的风,凑热闹!第一,我于南原先家族就是跑海的,十二岁我就上过船,十四岁我就出过海!知道哪里有礁石,哪里有银山!要不是自己没本钱,也不开这家公司!别看我今天公司小,明天就比刘香老注册的“威远公司”还大!来年分红,少不了大家的!”

众人见于南兜了半天,总算开始说实际的,都安静了下来,于南见所有人都看着他,忍不住抖出一个重量级的内幕消息,

“第二,我这里和诸位说了,诸位可别到外面乱传,如今南王麾下水师,已经在嵌山港造了一百艘大封舟!远远强于郑芝龙了,估计要不了几天,南海上就再也没有海盗了!咱南海国地玻璃、铁器、水泥、海布,不但要卖到广东,还要卖到马尼拉,卖到马六甲,卖到杭州,卖到大沽,给崇祯皇帝用!一本万利啊,诸位,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这话一说,下面半天也没有声音,于南不禁有些紧张,生生地站在台上,生怕会出现一哄而散地失败景象,手心不禁沁出几丝汗来。好久好久,突然有一个人站了起来,大声喊道,

“于老板,我文拔贡出五两银子!”

于南大喝一声好,正要让伙计上去收钱记账,下面百余听众却已经炸翻了锅

“我陈坚,出八两银子!”

“我出三两!”

“我出十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