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七节 三年制义务教育(2 / 2)

一六二二 石斑鱼 5094 字 2019-09-25

位升一等。十分之一最优秀者,进入‘太学’继续爵位升二等。”

台子下面有八个人,组成了一个“人肉扩音器”,庞宁每读一句,下面八个人就齐声重复一次,把声音尽量传到远处。

明末百姓在几百年科举教育下生活,“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骨髓。听说官府要免费资助自己孩子上“义学”读书,自己孩子参加“科举”考得好的能入太学,还直接加爵位,下面的百姓都是满脸的欣喜,响起一片海浪般地叫好声。

有不少人纯良地百姓听说官府募集国债是为了办义学,当即就打定了到期不要政府还钱,支持义学的念头。

看着感恩戴德的百姓,庞宁不禁摇了摇头。这个董学普平时吃用都不大方,他的北王衙门里上上下下一点油水都没有,手下个个都淡出个鸟来,一副老夫子做派被庞宁这边地人传为笑谈。但在国家教育上,一年洒这么多银子下去,这人却眉头也不皱一下。

如果是庞宁管政府,这些钱怎么着也要留下一半来,搜集一百个美女养起来才好。

文件不长,庞宁很快就读完了,“明年开始征税后,政府将用税收归还国债。”庞宁被董学普的没有私心弄得有点不好意思,又大声加了一句,“南海国的海上利益,也是这次国债的担保!”

下面又是响起一片叫好声。

介绍完了国债用途,销售就正式开始了。几十个销售小组前面都排起了长队,文吏们忙碌地收取硬币,银子,发放一张张印刷精美的国债。来广场排队的起码有一两万群众,个人认购量不是十两就是二十两,估计光在府城就能募集十几万地资金。

广场上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足足卖了一个小时,长长的等候队伍也丝毫不见缩短。赵武是这次活动地具体负责人,见排队人太多,他赶紧跑回琼山县衙门征调了几十个文吏,增加了十几个销售桌子,收钱收得热火朝天。

董学普介绍了几个义学校长给庞宁认识,都是五源谷出身的老人,早些年在谷里学了文化。庞宁对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兴趣,倒是对董学普的义学制度比较好奇,说了几句就朝董学普问道,

“你这个义学好像是办成住校的?这样开支大,干嘛不和后世一样搞成走读式地?”

董学普摇头说道,“农家人几亩田的小日子,小孩子也是在田里帮忙不得闲的,搞脱产学习,农民要白养小孩三年,很可能最后农民孩子都不读书了。”

董学普想了想,又说,“这几年百姓刚分了田,又免税,或许经济上能够承受。但以后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游戏规则下贫富差距还是一样会扩大。

到时候会有穷人成为佃农,这些佃农就不一定能承受,愿意承受了。这就会进一步加大社会贫富差距。”

庞宁愣了愣,这才意识到董学普是要一步到位,建立彻底的完善的教育体制,一举进入工业社会。庞宁摇了摇头,说道,“你这些法制啊,教育啊好是好,但成本太高了。”

董学普想了想,说道,“成本高些也不怕!我们地技术优势让我们能够承担这些成本!既然到了这里,我们就该做些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东西,如果只是让富裕地人读书,如果只有衙门没有法官,我们和皇太极有什么区别?和李自成有什么区别?”

董学普瘪了瘪嘴,坚定不过地说,“我们做的是别人没做过地事,建设的是一个全新地中国,必须把每一步基础都牢牢打下!”

几个义学“校长”似乎是董学普精心挑选的,长期受董学普思想上的教育,听了这话都是纷纷点头赞许,一副要救国救民的热情样子。

庞宁看了看这几个“校长”,不禁觉得有些好笑。没有好处的东西,庞宁才不会和别人争论。既然董学普坚持要寄宿制度,给百姓提供更多福利,庞宁就大声夸奖道,“是!是!建一个全新的中国!”

庞宁没兴趣和董学普的迂气作对,改口说道,“这次的冬衣、粮食和水泥,有没有帮我准备?”

这次北上买马弄人是火中取栗,虽然不一定会卷入冲突,但在辽东那种地方,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庞宁和秦明韬这次北上的部队就有六千,加上随军劳役是一支万人的队伍。队伍到北方开辟贸易站不但需要军粮弹药,更需要御寒的冬衣,而为了最快速度构建据点,还需要大量的水泥。

这些物资的筹集,调备都是由董学普负责的。

董学普今天是来办教育的,身上穿着一件长襟青衫,倒是有几分儒雅气质。董学普抖了抖长衫袖子,笑道,“放心吧,物资都已经集中在码头那边的仓库,只等你搬。冬衣也开始制作了,到时候你派船回来取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