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老商幼盗之一(2 / 2)

东海屠 阿菩 0 字 2021-09-09

卡拉瓦便把自己的枪托过来道:“把我的枪也带上!”

东门庆看看水虾蔡手中的刀和卡瓦拉手中的枪,微笑着摇了摇头,反而把自己刀拿了出来,交在陈百夫手里。陈百夫一愕,周大富已道:“不错,王公子孤身赴会,带刀带枪又有什么用处?不如不带,以示诚意。”东门庆望了他一眼,见周大富示好地回报以微笑,心想这个家伙脑筋其实也算比较活,怪不得能得到佛郎机人的信任。

当下东门庆只身前往,沈伟、陈百夫等送他到广昌平众的视野边缘,望着他现身、被广昌平的守卫搜身、带进去,九个人无不惴惴,周大富道:“不知道王公子会如何?”

陈百夫叹道:“王公子这番是在博!他要是失陷了,我们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众人都觉有理,各有一番唏嘘,都道:“希望王公子吉人天相。”

那边东门庆被带上了大船,张昌毅就在甲板上见他。甲板上摆上三张桌子,一张由里朝外,由张昌毅坐着,一张摆在张昌毅对面,空着,一张侧放,却是杨致忠坐了,其他理事两边立候。

东门庆上来之后,张昌毅起身迎接,何无畏向东门庆道:“这位就是我们主船广昌平的舶主,张姓,讳上昌下毅。这位是我们副船福致隆的舶主,杨姓,讳上致下忠。”主客各自行礼罢,依次坐下。

张昌毅和东门庆的桌上各摆了一块极平的石,石头边上放着毛笔和水,张昌毅提笔写道:“海外纸贵,以此石替代,望贵客勿要见笑。”这石却是一块未雕琢的上好砚石坯子,笔过留痕,片刻自干,不用抹拭。

东门庆便认出他的笔迹来,心中奇怪:“难道他也是个哑巴不成?”却不知张昌毅此举另有深意。

张昌毅又以笔问道:“贵客乡土何处?”

东门庆本要答“福建漳州”,但见他这等排场,见识多半不凡,再想那副船名福致隆,船又是福建船式,舶主怕是福建人,若说谎被戳破会误事,何况此刻远在南洋,早非东门霸、洪迪珍的势力范围,便提笔答道:“晚生王庆,福建泉州府人氏。”

旁边杨致忠哦了一声道:“杨某是建州人,但曾在泉州呆过十年,算来也是同乡。泉州地方人物,杨某识者甚多,或许认得王公子府上的长辈。”

东门庆知他要打听自己的来历,摇头轻叹,提笔写道:“祖上虽有荫庇,但小子流落海外,有辱家声,不愿再提。”

杨致忠也叹息了一番,道:“我当初亦有过这样一遭生涯,不过在外流浪愈久,思乡愈重。到后来连家乡山水,便是一井一物也是念念不忘,历历在心中晃过,比在家时尤为明晰。”当下述说起泉州的风物、人情来。

东门庆一听便知道对方是借故在考自己,当杨致忠每说一事一物毕他便提笔接续、补充,杨致忠开头还往大处说,后来尽往极细处寻!很多事情若不是经年住在泉州的人断难知道。不但如此,他十句中还夹杂着一两句故意说错的,要看东门庆如何应答。幸而东门庆本是泉州人氏,交游又广,各处市井人物都熟,杨致忠的问题虽刁钻却也难不倒他,每见杨致忠所言不对便提笔委婉纠正。两人一说一写有半个时辰,杨致忠才向张昌毅点了点头。

张昌毅叹息了一声,写道:“泉州老朽亦曾一游,深知其为人间胜土。王公子背离如此乡井,想来必有缘由。”

东门庆写道:“惭愧,惭愧。晚生屡试不中,家中匮乏,不得已登船觅利,不意所乘海舟为佛郎机人所袭,竟成奴隶!船上华人备受欺凌之余奋起反抗,不幸失败,死难者数十人……”写到这里因想起在福建海面上被佛郎机人烧死的一船同胞的惨状,眼睛眨巴两下,便掉下泪来,继续写道:“我等侥幸不死者凡十人,却又被佛郎机人放逐于此岛,才要造船出海,期盼能回归中华,不想又受困于土番,幸有贵船来到,土番见帆远遁,我等才得以苟延残喘。当晚便派人到此一探,实望贵船队能携我等回归大明,不想却闹出了一场误会。”

这段话半虚半实,却也情真意切,张昌毅、杨致忠等都寻不出破绽来。张昌毅写道:“既是如此,昨夜贵使来时,为何不说?”

东门庆写道:“佛郎机一事,实是有心隐瞒,为何隐瞒?一来因为佛郎机人驱役一事虽属无奈,毕竟脸上无光;二来佛郎机人作恶多端,臭名远扬,我等担心初识者因此生疑。不想到头来却是为避小疑而生大误会。”

这段话也算实说,张昌毅杨致忠还没回答,岸上忽然传来消息,说财副回来了。张昌毅大喜,杨致忠对东门庆道:“有些小事要处理,请王公子稍待。”

张昌毅回头示意张月娥,张月娥便走过来,有些羞涩地对东门庆道:“王公子,这边请。”引他到舱中休息,奉上茶水点心,东门庆接过时用手拍了拍她的手——他言语不便,这番本是致谢之意,张月娥却慌了,低了头,连那半边没有胎记的脸也红了起来。东门庆是风月老手了,一见心道:“这丫头不会看上我了吧?”他可不是青头后生,见有女人喜欢自己便感动,此事在他脑中只是一晃而过,并不放在心上,寻又想起:“他们说财副回来了,不知那财副之前是去做什么了?”

——————

跳楼的心都有了……